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558|回復: 1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台灣在目前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最應該將重點放在哪種技術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6-10 13:48: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台北國際光電週太陽光電展,哪個展區最有看頭?
單選投票, 共有 0 人參與投票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11-8-23 09:20:40 | 顯示全部樓層
太陽能技術大突破 更具國際競爭力

我國太陽能產業,原受限於技術及資金門檻,在太陽能集熱板選擇性吸收膜的製程上,通常以設置成本低的製程,如噴漆方式為主,往往無法通過國外的環保門檻,而造成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的現象。因此為協助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經濟部能源局委託研究開發出國內第一套「捲對捲連續濺鍍太陽能集熱板原型機」,使太陽能技術獲得重大突破,不但讓製程與硬體關鍵技術自主化,更讓我國太陽能產業在環保及成本的雙重優勢下,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

目前全球高品質與高效能的太陽能集熱板選擇性吸收膜,係採用真空濺鍍之環保製程作為主要生產技術,且以捲對捲(Roll-to-Roll)連續式濺鍍,為主要商業化量產太陽能集熱板機台型式。在國際技術發展上,Roll-to-Roll連續濺鍍技術目前以德國最具代表性,但該連續式大型濺鍍機台缺點為價格昂貴、製程成本高、多濺鍍腔體組裝繁複及維修不易等,使國內太陽熱能廠商不易跨入建置大型設備。能源局在太陽熱能連續濺鍍產業的推動上,考量國內的電子、半導體業之濺鍍設備設計經驗已豐富,可結合現有硬體設備技術,鏈結太陽能吸收膜製程。因此,所開發出國內自製的捲對捲連續式濺鍍製程之維護成本及設備製作成本均比國外低,具強大的競爭力。

至Roll-to-Roll連續濺鍍製程商業運轉成本評估方面,國外寬幅(~140cm)之Air-to-Air連續濺鍍機台成本約為新台幣5~6億,每平方公尺之濺鍍製程費用約新台幣240元,而我國自主開發之窄幅(~24cm)Vacuum-to-Air連續濺鍍機台成本在新台幣3000萬以內,每平方公尺之濺鍍製程費用約新台幣80元,在連續濺鍍製程成本上即比國外降低1/3。

目前已建立之全真空Roll-to-Roll連續濺鍍製程自主關鍵技術,效能指標已達國際指標(吸收率≧0.9、放射率≦0.1),穩定的製程線速可達100 cm/min,並正結合業界廠商共同開發朝商品化及製程性能提升技術努力,預計可協助產業解決外銷市場所遭遇之環保製程限制門檻。預估2012年後,國內太陽能集熱板生產關鍵技術可具有自主性並搭配機台成本優勢,將可與國際同步競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9 04:04 PM , Processed in 0.1275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