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4574|回復: 2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員工分紅費用化台積漣漪效應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6-11-28 23:3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你公司最可能採取哪種「短期內可行的權宜作法」?大家滿意嗎? 1 R5 \& V7 r# p  }

, u! N4 s1 b; V+ T# I員工分紅費用化 台積漣漪效應起 2006.11.13  工商時報 張志榮/台北報導% s9 T( M/ O$ }; d$ S5 |
0 [0 A, u3 b/ g
    台積電率先為員工分紅費用化議題開了第一槍後,外資圈預期將有一連串的「漣漪效應」,在「降低對股票分紅依賴度」前提下,包括分紅薪資(費用)化、股票分紅遞延發放、大股東捐贈股票、企業切割金雞母上市等,都是短期內可行的權宜作法。
+ Q5 j! G7 f( |4 r: x' ]+ a% _" l
    美商雷曼兄弟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呂穎彰表示,若按照台積電目前現金與股票各半的作法,員工實際得到的分紅肯定下降,勢必無法接受,最好辦法就是把可分配盈餘的比重提高,把餅擴大,不過,擴大的餅本來就是做為費用化,因此不會傷及股東權益...
單選投票, 共有 29 人參與投票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2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06-11-28 23:41:24 | 只看該作者

半導體廠未雨綢繆 推新制留才

到底有哪些會是最好,大家最滿意的「配套方案」?還是人才流失問題已經帶來?:o $ ~+ V0 W& y5 G3 o1 W, V: |

: M# U$ U1 p/ t2 H+ c半導體廠未雨綢繆 推新制留才 台視 (2006-11-22 16:12)
6 G4 D! X3 g: Y; f7 ]http://news.sina.com.tw/finance/ ... /161212205782.shtml
7 j+ I* K1 B2 o$ C9 Q) d; F/ y+ H5 y/ |8 i4 ~; X. Y
  為因應08年員工分紅費用化可能帶來的人才流失問題,高科技業者紛紛未雨綢繆,祭出優渥的福利,台積電評估,多項配套方案中,看好限制型股票對員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至於聯電則是準備提高十倍的簽約金,留住中高階人才。2008年擁有高分紅利基的產業將面臨一大難關,由於 員工分紅改採費用化計算後,勢必大大降低人才留在高科技產業的意願,因此 聯電率先祭出優惠留才新制,將原本簽約兩年就發放現金額度提高十倍,相當于200-300萬現金,等於是簽約就送你一台賓士,同步減輕配股變少,又兼顧吸引人才留任的條件, 因為這項措施是針對中高階人才,所以 以聯電手頭現金部位達到8-900億元,影響情況很小, ,員工分紅費用化確實茲事體大,台積電繼提出拉高稅後淨利比重的觀點後,再建議多項配套方案,其中,引進限制型股票的可行性相當高,讓員工可以用零成本或某比例市價進行認購,保証員工有獲利空間,。至於 台積電轉投資的創意電子,則是2006年就開始導入績效獎金制度,除了既有的季獎金,另外 新增月獎金制,若部門當季、當月都達成目標,還可以多領取4個月薪水,較原本獎金制度增加高達3倍,不僅留住人才的目的達到了,更激勵員工全力衝刺突破業績目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06-11-28 23:48:26 | 只看該作者

台灣科技業將走向高薪低紅利

RD你的未來也是「高薪低紅利」?明年你的薪資,「應該仍具競爭力」?:o 4 w% v0 v7 Q) u' c: m

' i: E! |4 o8 S' ?0 ]台灣科技業將走向高薪低紅利 11/11/2006 3:08:39 PM7 k& X! P+ N5 q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11/n1517723.htm6 ~( _. G, b* z/ @& j

5 ~7 A/ A( L2 Y1 G【大紀元11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友芳╱特稿)備受爭議讓投資股東買單的員工分紅改為費用化實施後,正如同台積電(2330 )董事長張忠謀所言,員工分紅改變為費用化制度實施是全國性一大變革,影響及衝擊會遍及國內各個行業。對科技業而言,為提高人力競爭力,高薪低紅利將是趨勢。
5 O. _8 ]7 O+ [4 t- |7 ` 1 _! r3 E9 `4 {& V$ e
過去包括台積電在內科技產業,薪水其實並沒有比其他行業高,但整體薪酬包括薪水、各種獎金、員工分紅,實質所得才高,例如滿三年年資工程師,月薪跟其他行業差不多、甚至更低,但每年領取股票若以20張計,市價就高達120多萬元。 5 K+ I. {# Q9 G; g# P4 s1 K+ L$ L

; X2 x* b" y& ]1 ~! X; f這也就是張忠謀說的「若與全國所有最好的企業比較,台積電員工的總體薪酬一直是名列前茅,且排名前面的公司的營運規模較小、也屬不同的行業。」
$ H# \% m; Q" m# G' N6 {, w3 @; ]+ t4 b) w( h
為了降低分紅費用化對營運獲利的衝擊,往後科技業勢必減少發放股票,即使發放股票因採市值計算,張數也大為減低,以台積電為例,可能未及現今的三分之一。現金紅利、庫藏股與認股選擇權取代股票分紅將成為趨勢,如此,高科技業以股票分紅的人力競爭籌碼將會如何?預料高薪制可望抬頭,如果薪水加上紅利仍高於產業水準,應該仍具競爭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於 2006-12-28 16:59:13 | 只看該作者

員工分紅市價八折課稅 財部贊成

大家都沒有興趣討論這「攸關科技新貴權益」的議題? ' }- c, p- f, \: |; }3 m) l
$ l2 D  u1 o9 I' b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6.12.28 04:08 am
* P1 B; A; D8 }" ]5 [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3665115.shtml
4 N5 T7 t- y6 Y* N$ J" s  " A- A' Q; D) p8 J8 L
立法院經濟暨能源委員會今天將朝野協商員工分紅課徵所得稅。因立法院已初審通過員工分紅按市價打八折課稅方案,因此行政部門將表態贊成。
, F' G9 K* d8 y$ }+ }
( E$ C, U9 ?$ p! I% M% j& B* U國內高科技員工受惠於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股票分紅只需按面額課稅,造成許多科技新貴財富暴增卻只繳很少稅負,引發各界對於公平正義的疑慮。立法院於本會期提出促產條例修正草案,並由台聯黨團提出員工分紅由面額改以市價打八折課稅,獲立法院初審通過。7 w* a4 ]! S; H. [7 V, D! }
1 T: a% H$ ]" j, @3 O
由於行政部門已達成初步共識,預料今天朝野協商可望順利形成決議,相關法案可進入二讀。3 p% V$ r  T4 C9 _5 Y* U* O$ b' K

  k* Q5 y! ?2 j3 g2 \5 a經部官員指出,員工分紅課稅由面額改以市價打八折課徵,可有效增加稅負,財政部也贊成。
3 t7 E+ W: c0 R& k6 D) G% @: h( ~; @0 K
身為產業之母的經濟部雖然無法直接表示贊成意見,但也認為商業會計法應與國際接軌,將員工分紅配股費用化採取市價課稅有其必要性。何況,員工分紅按市價打八折課稅,是由立法委員提出,經濟部也「難以抗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於 2007-2-6 13:45:32 | 只看該作者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個人認為這政策有個小小的好處: 人才為大公司所獨占的現象應該可以稍稍紓緩,
  H! p; B& `9 B8 V! _) y新成立公司比較有機會拉到好人才 (以原始股東方式認股, 等IPO後以市價出售, + E& N8 \+ l9 a! J' V
報酬會比領死薪水好), 對甘冒風險加入新公司一試身手的人算是種推力.
3 R: n' A& c& m5 b/ n0 K5 t2 J# B+ g5 u. m
看過老公司以選擇權方式分紅, 結果朋友為買房子執行選擇權, 當年度進帳400萬,! d7 g. U2 p, ?1 H( ~
所得稅繳了160萬, 實得240萬, 只夠自備款...實在有夠無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於 2007-2-6 14:58:25 | 只看該作者

你確定飛來的是堂前燕嗎?

想出來一試身手的,
) M/ c5 B  ]* h很多都是懷才不遇,不然就是半瓶水3 n  \0 ^4 d3 M$ v% q) v
在原公司半浮半載,不上不下的
4 A& o+ b# S& x- N1 l8 w人才需要環境造就
! e1 I" w- n# C小公司啥資源都缺
+ v' w6 R, x% m! U真正成氣候的人才
6 l* a+ V' B5 z除非自己出來開公司
. A6 G- Q; N5 k8 ^( E去Start-up小公司真的是在賭博+浪費生命/ I+ o0 i7 y( }% w8 U/ M
當然以原始股東方式認股是很大的吸引力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於 2007-4-9 09:58:58 | 只看該作者

科技新貴分紅 今年多繳稅

http://udn.com/NEWS/STOCK/STO8/3794266.shtml
& r6 ^% \  i5 o- [% ], W【聯合晚報╱記者古亞薇/台北報導】 2007.04.08 03:33 pm  * p7 y0 `; w* g" S' x# D" E
  
- Y8 X% x. F! ^, h! x% ^; S1 n( X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一般通稱之最低稅負制)去年1月1日上路,今年5月份要申報95年度綜合所得稅時,民眾需特別注意自己是否適用最低稅負制,即須按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辦理申報。
6 L, V# E: V% b& q7 Y* l1 E8 G
* h. s& y# C0 G+ g  y到底誰適用最低稅負制呢?遠東商銀稅務顧問戴素雲解釋,申報的大前提為必須是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意指一年之內在我國境內居住超過183天;其次是所得稅申報適用法律規定之投資抵減獎勵,如投資重要科技業等,或是每一申報戶基本所得額超過新台幣600萬元,上述兩項要件符合其中之一,就須申報最低稅負制。* ^: e0 T' ^& _  P, T* M1 d
+ |/ m* X% k! b
所謂基本所得額包括申報戶之綜合所得淨額、海外所得(98 年1月1日起納入)、特定保險給付、扣除損失後之特定有價證券之交易所得、非現金捐贈金額、公司員工分紅配股之時價與面額差額部分等,上述所得來源(海外所得尚不需計入)加總後總額超過新台幣六百萬元者,就須申報最低稅負制。" y. p$ y' ~* G- D# m3 v
7 N+ X7 A/ n% U! w
新稅制上路,許多納稅義務人對最低稅負制不甚瞭解,甚至有不少資產雄厚者為了避稅,想要移民海外放棄國籍。戴素雲表示,其實大部分人太過度緊張,最低稅負制首當其衝影響的有兩大族群,包括過度利用實物捐贈達到節稅目的的人,以及員工分紅配股盛行的高科技產業中高階主管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07-4-13 08:43:23 | 只看該作者

相較於科技新貴,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稅賦政策 不能傾斜  高明華(高雄市╱商) 人間福報9 U4 s  M/ C3 Q9 Q# t4 S2 y, [: L
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44908; R, B7 O, U: W; ~# l
  O0 Z5 g! f7 H  a% s+ d1 S8 R$ O
又到了上市、上櫃公司公布上一年度獲利、董監事酬勞,和員工分紅配股等旺季,媒體免不了競相報導,這樣的消息不但不值得大家羨慕,反而應該督促政府檢討,為何稅賦政策總是向大財團、電子科技產業傾斜?/ d2 |5 _- _: t

3 k/ w& F) t+ }6 ]$ c0 W台灣稅賦政策的不公平與不合理,已不是一、兩天,但是任由有識之士再怎麼批評,學者專家再如何大聲疾呼,執政黨不知道是裝聾作啞,還是黔驢技窮,稅賦不公的情形非但沒有改善,還有更加惡化趨勢。
1 v5 Q7 w$ y. z4 G5 a9 E# v  ^: U5 d2 T
台灣許多高科技公司雖然十分長進,但不可諱言,每年亮麗的獲利報告,其中有一半是靠政府獎勵投資、產業升級等法律保護而來,而且員工分紅配股是以十元的面額課稅,如果照美國同樣產業的課稅方式,並將員工分紅配股納入「費用」會計項目的話,不僅這些高科技公司亮眼的財務報表立即破功,也無法造就一堆坐享高收入的科技新貴。7 Q7 C; Q+ A, \# i+ `& s/ B

9 _' W; l( i1 z! l看到高雄市高速公路起點附近的漁港路,出現一批帶著幼兒在車陣中賣便當,驚險討生活的「便當西施」,一天辛苦所得才三百多元,相較於科技新貴,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台灣社會到底怎麼了?貧富的差距已不是六倍、八倍的單純數據,而是透過活生生的畫面告訴大家,社會底層還有許少人連基本溫飽都成問題。
7 E2 F5 R& V. @
% j" s) g& E$ _8 q; V  a高科技產業不能倚賴政府無限期的補貼和免稅優惠,政府應正視稅賦不公所造成的人心衝擊,盡速修正「獎勵產業升級條例」,明確訂定落日條款,讓高科技產業靠自己去獲利,而不是拿著社會資源去豢養少數的科技新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07-4-22 10:34:56 | 只看該作者

無論是科技新貴、老貴、還是來不及貴

最低稅負制 讓很多科技人來不及「貴」 / P9 C( j4 q6 J
工商時報 王仕琦 2005/11/25
/ X9 N3 U" Z' k) I: Q) a, n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 ... ontent.asp?Keyword=科技新貴&MMContentNoID=23430$ x2 Z8 c2 @. s; U: ?2 E* F" A6 t
7 `$ q8 i* j6 q: h
「科技新貴」名詞出現至今,大概已有近十年歷史,所謂「新」,應該指這些族群年紀很輕,最好是三十歲不到身家就上千萬,四十歲不到家產就近億。但是這些新貴群起的年代,彷彿已成過往美好時光。最低稅負制中對員工分紅制定的新措施,雖然讓科技界大老們期期以為不可,但實際上受到打擊的族群卻頗侷限,股價超高、且員工分紅不手軟的公司首當其衝;股價二位數、且還有紅利可分的科技廠商,則以經理、處長以上主管,較有可能納入課稅二○%的族群。
- n7 m0 D0 V2 `" F0 x* ~: v1 {7 S4 @. p7 s2 V. w
其實,不需要政府祭出最低稅負制,近五年來投入科技產業的社會新鮮人,要在分紅配股上累積人生第一桶金,已經越來越難了。最近網路上出現的一新名詞「科技來不及貴」,首創者是位六年級留美電機博士,曾在股王級科技公司任職數月,觀察許多同學在正確時間進入正確公司,一年領好幾百萬,但是他花了多年修讀博士,沒跟上撈錢熱潮,工作壓力卻一點沒少,乃毅然辭職換到新興小公司。目前新公司前途看起來很有機會,但也不無可能將來股票成為壁紙。這類「科技來不及貴」,應該是目前投入科技產業職場的六年級後段班大宗族群。
/ m8 ~% H& F* p# a4 K; Z1 O) ?* I5 x/ \2 C) \
此例之外,也有五、六十歲的「科技老貴」,雖為鼎鼎有名大公司的高階主管,但平常沒時間看盤,無法趁公司股價飆高時每日九張賣出,存點繳稅本錢,等到每年繳稅季節一到,只好大筆申讓股票應付台灣美國兩地稅金。更有甚者,還有位半導體界高階主管感嘆地說,數年前為了繳稅,將分紅配得股票質押向銀行貸款,幾年下來每個月繳交給銀行的利息,竟讓他月薪所剩無幾。$ [  [" d5 T' J0 m0 Z+ I$ y
8 T$ P4 }- e0 G/ Z/ x9 E
無論是科技新貴、老貴、還是來不及貴,在所得基本稅額新制度上路後,這些王謝堂前燕是否就此成為平凡百姓呢?也不一定,但鎖定社會收入上惹人羨豔族群進行拔毛,倒是政策擬定者十拿九穩的措施,下一個目標又在哪呢?且拭目以待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於 2007-5-2 08:33:53 | 只看該作者

前20家員工分紅最多的公司名單

你有幸在這些「分紅最多的公司」工作嗎?
6 [( l! m5 K1 e3 ~% R
8 v9 p, D, c8 h# d* v$ ]前20家員工分紅最多的公司名單  http://money.udn.com/html/rpt/rpt85988.html
4 n; h- L+ }7 ?
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3 P& L# B" K9 m$ X
2007-04-25
股東常會來臨,員工紅利陸續出爐,統計半導體龍頭台積電今年將會發掉市值364.91 億元的員工配股與現金紅利,聯發科及中鋼也將發出94.35億元、50.26億元市值的員工紅利,名列第二、三名,投信法人形容,這等於「老闆大方送,員工樂翻天」。
. t$ s) a7 e: I1 u2 E" @$ ]+ C7 i: o0 S- ?, n, O5 m
隨一年一度股東常會旺季到來,上市櫃公司董事會陸續宣布股息股利分派情形,連帶也公布今年員工紅利發放政策。分析近期陸續揭曉的員工配股與現金紅利狀況,除反應各家公司營運與獲利表現外,也再一次確認科技產業員工是「天之驕子」的現象。  投信人表示,觀察目前已有555家上市櫃公司公布員工紅利政策,今年總計將發放的員工紅利市值規模已達1,219.19 億元,其中員工配股市值964.69億元、現金紅利254.5億元,若以公布家數僅達全體上市櫃公司的二分之一估算,今年台股員工紅利市值總額可望創下歷史新高。  至於今年手筆最大的仍是台積電。統計台積電今年將發掉45.73萬張的員工分紅股票,股票總市值達319.18億元,員工現金分紅為45.73億元,總計364.91億元的員工紅利,無論就配股張數或紅利市值來看,均創下新高水準。  其他的「紅包十傑」,大致有聯發科、中鋼、台達電、力晶、矽品、日月光、南科、聯電、華寶、力成等,今年員工紅利派發也都超過20億元。 由於電子科技廠商獲利優異,員工身價跟著「水漲船高」,在今年員工分紅大幅增長下,科技業員工普遍能獲得不少分紅,令人羨慕不已。  在傳產公司方面,遠紡的員工現金紅利達2.9億元,統一超也有2.7億元、亞泥2.5億元。至於東元、南亞、華新、臺塑、臺化等員工現金紅利也都超過億元大關,這些公司經營多有聲有色,但為免股本膨脹,均捨棄員工配股,以現金紅利為主。  聯邦投信總經理林志煌表示,老闆如果要獎賞員工,可以直接發薪水、獎金,也可在年底用盈餘的一部分以現金或股票發給員工。但對股東權益影響較大的,應是股票紅利,因為發放股票紅利,等於是股東同意稀釋股本,讓員工分享獲利。5 `" |$ D6 ^% @8 ^9 P6 ~' p6 w; z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發表於 2007-5-2 08:58:29 | 只看該作者

1年紅利 別人10年薪 聯發科員工分紅每人533萬

如果有幸拿到分紅,你分紅多少喂?
0 ~& F; e# @3 j; p2 r8 T
. E$ o, t4 U9 s* F5 p中國時報 2007.05.02  劉宗志、王宗彤/台北報導( ~- D0 q- `5 j7 E- L- ?  t2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 ... 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50200010,00.html0 ~7 j; R6 r$ [. e9 l' Y# r
/ |  _; j. T, |' b6 H) @5 Q. [7 _
    員工分紅攸關股東權益稀釋程度,不過今年上市櫃公司發放分紅仍然慷慨,上市櫃「對員工最好」的廿一家公司,包含現金與股票分紅就擬發出八九四億元給員工。其中,台積電發放總金額三四七億元最高,聯發科則是蟬聯每人最高,平均每名員工可領五三三萬元,相當月薪四萬元上班族十年薪水。 5 \3 e/ E- x2 r4 Z& g* T. I
7 j& j7 m4 n3 ]' o/ W
    近年來上市櫃高科技公司逐漸向發放現金股利為主的方向靠攏,讓股東可以實際拿到公司獲利的成果,不過有些公司不只對股東慷慨、大發現金,對員工分紅也不手軟。據統計,除了台積電登上台股最會發員工紅利的公司外,聯發科、華碩、中鋼、台達電、力晶員工分紅也都在三十億元以上。 - C, e2 M0 B6 G8 ~& s* z
8 h0 o" H! X: t7 c
    上述公司多為員工數千人、甚至萬人以上的大型公司,因此平均每名員工分紅就有明顯高低不同。市場最稱羨的公司莫過於對員工最「慷慨」的聯發科。聯發科今年將發給員工股票紅利約二○六八四張,現金紅利約九億七五○九萬元。以金管會證期局對員工分紅的評量條件來看,聯發科去年十二月均價約三三六元,員工共一四八四名,平均每人可拿十五.○八張股票、七十一萬元現金分紅,市價約五三三萬元。
0 l" l% e5 p/ f) E0 ^) K% y
- \8 V5 H7 B1 q: d! l: K9 U, |    其它平均每名員工分紅市值破百萬元的公司有台積電、聯發科、宏�、華寶、聯詠、大立光等六家;其中,聯詠平均每名員工分紅可二七七萬元,僅次於聯發科的五三三萬元;宏�平均每名員工也有一七八萬元,算是相當不錯。
* D2 D4 _# \" s* \
4 N5 x* S$ O6 t0 S! m    而華碩、中鋼、台達電等分紅總金額雖高,但平均每名員工分紅皆在百萬元以下,台達電每名員工可分八九萬元,華碩為八十一萬元,力晶、中鋼等則在五十萬元上下。其中,中華電此次分紅市值逾十二億元,但由於員工數近二萬六千人,平均每人分紅拿不到五萬塊錢。反而是如神達,雖然員工分紅總市值只有十億元,但員工數較少,平均每名員工分紅數還有八十二萬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於 2007-6-8 08:34:58 | 只看該作者

利用員工分紅配股的股票設人頭帳戶,80%科技業這麼搞

今日晚報 2007.06.07  文/楊麗君7 Y& S! m0 {, _; c! }4 z+ r% t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1+132007060700932,00.html
! x( e4 b, R! P. D. L/ g4 F& v! z- \/ p/ ?7 q" G
    內線交易,就是利用未公開且對股價有重大影響的消息,在證券交易市場獲取私利,破壞股市交易的公平性及健全。台開二審即將於六月二十八日宣判的結果,將成定義性範例,也將成為台灣內線交易發展史上重要的試金石。 一九八○年代,一場股市與房市引爆的金錢遊戲,讓台灣被外國媒體《Time》雜誌冠上「Republic of Casino」(賭博共和國,ROC)的惡名。 ; J* x; v3 ?- j

/ H% P/ N5 [* I: D4 R5 w  @    台灣由威權體制邁向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同時,錢與權結合的台灣股市,「是內線交易、明牌、大戶聯手炒作,完全是強凌弱,大吃小的吃人市場。」一家銀行副總經理一針見血地批評。 3 q9 [6 [, F' P! y* N; ^) y* w

3 W. k' r: q' M    那時,內線交易,遠看像一面網,束縛台灣股市和資本市場邁向現代化...4 ?2 h) f# L7 v: {& C
1 t: n" f( S+ M  i; L+ ?" t
積非成是 犯罪不該被合理化 7 D6 m  \. y& Y/ h

: Q" N; R- C, z) u% `* A    內線交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資訊不對稱進行的套利行為,即利用未公開且對股價有重大影響的消息,在證券交易市場獲取私利,破壞股市交易的公平性及健全。
" o/ n6 }2 F) @: a$ L8 f6 P* D: N" o+ n
; B" d' S. T' d1 H; R" s    當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財務副總游克用紛紛遭檢調起訴涉嫌利用員工分紅配股的股票設立人頭帳戶,進行內線交易、違法侵占、洗錢和偽造文書等罪項時,明基內部員工跳出來打抱不平地說,「從以前宏�時代,員工分紅配股就是這麼做的。」 7 w2 U% L; ?4 B! ^/ p5 y! q3 a
5 r& u' q' u3 C9 `6 K; Q/ O( O' Y
    「八○%的科技業,都會採用這種方式留住人才。」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表示,一般而言,這種基金形態的代管契約,多以「保障員工權益為前提,不會運用做為圖利個人的工具。」
- k7 d$ h+ I1 P$ u2 H# O0 C, P& `# H$ {# M; k8 ]
    科技新貴和科技大老的一席話,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o8 u  ?5 |6 C- F; t. L
2 F8 ]+ g& H/ f% Z: P- i0 @! `    以前犯法沒人抓,現在就可以繼續犯法?有八○%的同業都這樣「犯法」,明基董事長李焜耀的涉嫌犯法,就可以合理化?
' d6 W* u( `1 e; e! F: E$ t. g  y' Q# s) U% C2 M( R4 J
    這時,內線交易,近看都是洞,而且愈看愈像是為台灣科技業量身訂作的洞。我們才驚覺,曾幾何時,這些在一九九○年代,把台灣推向國際舞台,打造台灣成為全世界電腦王國的功臣,竟紛紛頂著科技新貴的光環,堂而皇之,習以為常地玩起資本市場最骯髒的,坑殺小股東的內線交易遊戲。 7 g$ X5 g* V# i! ?+ v

6 \+ K9 j1 \3 K# m8 o    科技業的股票分紅,在最低稅負制實施前,依面值而非市值課稅,長年享有稅負上的優惠,幾乎等於免稅,原本即加速了台灣貧富差距,M社會來臨的貧富鴻溝。
, u; S/ E8 [' D1 `3 J4 z& E$ r2 T( n/ q% p
    如今,我們發現,原來八○%的上市櫃科技業打著股票分紅,保障員工權益的旗幟,竟然還可以高賣低買,進行內線交易,坑殺小股東?!並且大言不慚:「以前都這樣做,為什麼現在不可以?」
( O  T7 }# h5 N! f* F) z$ O# d) n- E; V9 g- c
    「台灣科技業能有今天,靠的是台灣資本市場的支撐,」幾年前,台積電、聯電在短短十年間市值就超過千億元,素有台灣經營之神美譽的台塑集團領袖王永慶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台塑企業走了五十年才有千億元市值,科技業卻祇要十年,後來才悟出真諦:「台塑能有今天,是五十年來,一步一腳印,靠著政府的幫助,很多家銀行的貸款,慢慢發展,市值才超過千億元。」 7 W0 w( G- r  i

* d: E5 z) n5 C. a& @    很遺憾的是,這些靠台灣股市股民支撐,不斷增資,快速膨脹資本,將旗下事業切割成多家子公司上市櫃,獲得更多資本的科技業模範生,卻愈來愈個人化,家族化,財團化,甚至比金融業還會玩「資本市場」的遊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於 2007-7-17 08:30:22 | 只看該作者

台灣白領也苦悶 穿西裝的乞丐何其多

中國台灣網 (2007年07月16日)
4 t1 h8 X: ?& J$ qhttp://big5.chinataiwan.org/web/ ... 7/Ulij/A503321.html- q! N* S4 P) b1 n% _

8 ^5 O( T8 w- p& \$ P$ H  正值國內股市連日狂飆之際,一份調查顯示,高達七成五的上班族自認是屬於薪資低、社會地位低、情緒低的職場三低族,形同“穿西裝的乞丐”,除了反映白領族的苦悶,也證明“M型社會”的趨勢確實越來越明顯。
1 P/ P$ }- Y4 S% V  g6 h& J2 C& P: k. n
  台灣《中央日報》網路版昨天發表評論文章說,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最近針對上班族所做的調查,七成五的上班族以穿西裝的乞丐自居,其原因是“口袋沒錢”」和“心靈空虛”。乍看起來,這只是反映當前社會的普遍現象,似乎不足為奇。然而,認真研究,一向是社會財富主力的上班族,現在竟然變成新貧族,難道還不值得重視嗎?
9 l% Z5 ?) u5 r% ?- |5 I0 H; ]5 v, f, M) C, \+ m9 _/ _+ H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有錢人挾知識優勢,財富快速累積,中產階級則因失去競爭力,隨著資源重新分配,而淪落到下層,以致社會上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越來越多,中產階級則越來越少。這原是大前研一描述日本及全球的發展趨勢,也就是所謂的M型社會。孰料,目前的台灣竟然已經出現這種現象。$ Y  F# u2 c9 R

" y4 ~" F6 R) g* n+ x) U' ]+ K, S  過去,台灣以中產階級自居的人大概佔五十%,與歐美國家相去不遠;貧富差距更比大多數的工業國家溫和。在二OOO年之前的三十年間,台灣最高二O%所得與最低所得二O%的所得分配差距倍數,一直在四.二至五.五倍之間,但政黨輪替後,遽增至六倍以上。金字塔頂端的五%的所得與最底端的五%所得相比,一九九八年為三十二倍,到了二OO三年增加為五十一倍,現在已將近七十倍,充分顯示貧富差距不斷惡化。 8 g! e& K& I7 T4 p3 U

2 q' D" z/ d9 Y/ _. V0 W7 m! R/ s! y  評論指出,對於如此嚴重的問題,民進黨當局理應盡力設法解決,但過去七年來,縱然社會福利經費增加,但財經政策多半偏向富人,窮人非但得不到實惠,反而受到傷害。以最近的幾件事為例,諸如降低遺產稅最高稅率,推動土地增值稅免稅,不但都是有利富商巨賈,而且將造就W型的賦稅制度,讓以房產投資、遺產繼承為主要收入的富人繳交的稅金變少;相對的,以薪水為主要收入的中產階級則因未能享受降稅優惠,繳交稅金比例將變相增加。在不公平的稅制下,中產階級勢將加速向下流動,成為新貧階級。
- x+ ]4 `7 @+ K2 A' J- E
, x4 x# c" I0 D) F5 e. M# ]  又好比基本工資調升百分之九點零九,表面看來似乎會使廣大勞工加薪,但據“主計處”資料,將使得國內月實際收入低於基本工資的貧窮工作者,從目前約四十四萬人劇增到五十一萬四千人。換言之,不少長期流動在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將因此淪為貧窮工作者;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近七成在二十五歲到六十五歲的黃金工作年齡,勢將使貧富差距又將進一步擴大。
6 o/ A. _; ]: G* f 5 L5 k6 V, o& |1 X
  文章最後說,顯而易見,中產階級逐漸消失,淪落為新貧族,主要是島內經濟成長遲緩使然。但近年國際景氣明顯好轉,亞洲各國更表現亮麗,何以唯獨台灣原地踏步,甚至還倒退?說穿了,無非是因為民進黨當局的政策失當。例如當局對高科技產業、大型企業及財團提供各種租稅減免優惠,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卻因諸多資格限制,往往排除在獎勵之外;又如當局對科技新貴員工分紅配股按面額課稅,對富人所有的資本利得免稅,更加助長貧富差距;臺當局透過促產條例對貧瘠地區投資減免稅,中小企業反而排除在外;凡此種種,在在都說明穿西裝的乞丐之所以會增加這麼多,禍首正是民進黨當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07-11-26 13:02:35 | 只看該作者

員工加薪 恐被稅金吃掉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2007.11.26 04:02 am
$ R, s+ G, }6 h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112118.shtml : Q0 s$ N8 n7 y# i
  ; h5 \; W1 ]! \# v! s
一對都在IC設計公司上班的夫婦,最近公司宣布因應明年員工分紅費用化,有意調薪三成,雖然對夫妻來說,年收入看似沒有大減,但是現金大增,明年適用所得稅率恐怕就從21%提高到30%,繳稅金額可能要由原先20多萬元拉高至30萬元,稅後實質所得仍然縮水。
4 v4 \4 m" |! N/ T( ^
* d& C; o3 P7 }, f& {: R1 {- q雖然員工分紅費用化規範的是企業會計處理原則,大部分企業為避免對公司損益影響太大,採取減少員工分紅股票數目,改為多發現金,或是選擇加薪的方式或發行認股權證、出售庫藏股給員工等方式留才。5 z" _( Q" K. E: K1 T7 O# H/ I

8 n, [/ l# g' m對員工來說,從拿股票變成現金,將會使得個人稅負大增。銀行財富管理業者指出,企業改發現金讓員工的收入全變成「死薪水」,完全沒有避稅空間,員工稅負肯定會增加,最好改變理財的觀念,免得被以高稅率課稅。
/ k" |1 H  e2 h5 S* n$ w9 K! e1 c
) _7 e3 i7 R8 X" m怎麼避免「稅」太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07-11-26 13:03:25 | 只看該作者

企業留才 搶發認股權證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2007.11.26 04:02 am $ t3 j2 W. \4 A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112113.shtml
  z  h" F$ D7 z  
3 t- r4 ^% O$ h( {
員工分紅費用化明年上路,不管是認股權證或是分紅股票,明年起都得當成公司費用,衝擊企業獲利,不少企業搶在最後一刻趕發員工認股權證來留才,今年已超過230家企業申請發行認股權證,比去年多出一倍多,而且是愈接近年底,愈多企業搶發。
" ]0 q8 y# a$ O2 {
. j# M6 j8 T4 P0 I3 M* A! m' O趕在適用會計舊制的最後一刻,企業搶買庫藏股、搶發認股權證,今年截至昨(25)日為止,已有233家企業申請發行認股權證,上半年僅54家申請,下半年搶發愈趨明顯,光是11月就有68家申請。去年一整年也僅百來家企業發行認股權證。
( y" w4 c$ X$ [, O. T% j
! }  P# f% n9 ^$ {" z! f1 N. m日月光、旺宏、力晶、仁寶、聯電、寶成、緯創以及瀚宇彩晶等,都是在這兩個月申請發行。) n  \2 H6 ^) Q

" ~  \8 z* l) G2 R1 _9 e% s- H認股權證是公司給予員工股票選擇權的一種工具,約定數年(大部分企業約定兩年)後可以用執行價的權利,要求轉換為現股,如果屆時股價較高,員工換成現股再賣出,就算賺到。8 ^+ u( K! @+ V4 R5 n

4 e+ N, T2 ?$ l7 x! {對企業來說,認股權證是一種最少可以綁員工兩年的留才工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07-11-26 13:04:25 | 只看該作者

搭配信託留人 超熱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2007.11.26 04:02 am 6 s0 P+ ?5 G3 {* n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112116.shtml
) c7 B$ U/ W1 O3 o, n& U, ^  
& ?5 W) P( L  S% {. Q
高科技業員工習慣拿股票,一旦明年分紅費用化上路,企業不再能大手筆發放股票給員工,最近搭配信託的留才措施成了大熱門,銀行接到企業徵詢電話比往常多出好幾倍。6 t; [4 x9 w3 l  {" _- Z5 P

  I+ w, C6 U. K  g惠悅顧問分析,明年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上路,企業可分配給員工分紅資源將因此大降四成至五成,建議企業最好是發行與績效連結的認股權證或是限制性配股,達到長期獎酬的效果。6 U& Z  {* D2 W, {3 i

- Z) |2 ~6 [! t6 O3 h) f國內公司法原先有意新增員工限制性股票規定,遲遲尚未出爐,企業最常使用的分紅或是發給員工認股權證,依法是不能「把股票鎖在保險櫃」,也就是不能有條件發放給員工。0 W; {3 H* a. X7 m+ O5 i

4 y- c' @6 m6 k# I5 ~' @所以企業發放員工分紅,員工只要一拿到股票,就可以立即賣出,看在顧問公司眼中,這是短期的獎酬制度,無法有效留住人才,加上員工分紅費用化再一個多月就要上路,對企業來說,如何增加多元化的留才措施,對企業主來說成了限時作答的「限時考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發表於 2007-11-26 13:31:2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sonchung 於 2007-2-6 14:58 發表 ) y2 X* r. Y5 j
想出來一試身手的,4 |4 p. J! i& r8 U
很多都是懷才不遇,不然就是半瓶水
/ _. K* I0 g6 x# C2 I! s' V1 B在原公司半浮半載,不上不下的) r: b' m, d! s# @
人才需要環境造就4 D6 ?1 f  v3 `/ n2 |( H" Q
小公司啥資源都缺
( |/ L5 X9 R' Z" N真正成氣候的人才
( g4 `' s$ }9 x- k/ M' m$ V+ }* P+ D, F除非自己出來開公司
9 Y0 Z$ k' D5 M3 T7 r9 t去Start-up小公司真的是在賭博+浪費生命) f8 V5 B6 {) C& h0 L! X: ]/ S
當然以 ...
/ V1 {+ p; B) z: j3 ~7 B* K
: Q  r/ D5 L; E7 l; ~) w! V' {6 e4 b% l
不過畢竟現在的大公司也曾經"小"過, 當時進公司的"半瓶水"現在都是開國元老了, 混得好的繼續幹副總, 或到集團子公司當總經理, 混不好的也靠"原始股東"的股票換了一輩子很難"好好"花完的退休金了.
# p) ^' S; C) T% s
" w  Z- u2 F$ |+ {畢竟冒險犯難的"創業精神"運氣好時是可以換成驚人的報酬. 至於賭不賭就看各人個性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07-12-4 08:52:42 | 只看該作者

十一月求職市場熱絡 二成六科技新貴想換工作

2007-12-03 18:36╱(張佳琪報導)
' x( `( _3 H1 g# S9 E- c  q! w& E( ~( C/ g( V5 R7 l1 `
根據人力銀行業者的最新統計資料,十一月份求職履歷的數量,比十月份成長了1.96%,跟去年同期比,更大幅成長了八成,而且職缺數量也同步增加,有別於以往農曆年前求職市場低迷的景氣。人力銀行業者也發現,受到「員工分紅費用化」即將實施的影響,26.32%的科技新貴想換工作。
5 H0 N2 m4 h7 L6 a# j, s8 c6 N, i4 s: ~$ c9 e( f, M
以往農曆年前是求職市場比較清淡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想領完年終獎金才閃人,今年的情況似乎有點不一樣,人力銀行業者發現,今年十一月份不管是求職履歷的數量,還是職缺的需求,都比往年多很多!1111人力銀行的資料庫顯示,十一月求職履歷比十月份增加1.96%,比去年同期增加81.43%;廠商徵求的職缺數量,十一月份比十月份增加1.82%,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2.2%。顯示今年年底的求職市場,明顯熱絡。
/ e, z$ M; S: _' X7 w& i1 ^1 I# M0 [( R* N, v+ c
業者也發現,由於明年科技產業的員工分紅配股改列費用正式上路,26.32%科技新貴也動了換工作的念頭,33.61%的科技新貴則是坦承,很擔心收入受到影響;不過,還是有40.16%的人依然看好公司前景,打算以不變應萬變。' u5 q1 |+ Z& X: b6 S; V( b

" l# D/ }" V( l) E到底員工分紅配股改列費用實施以後,對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的薪水影響有多大呢,業者的調查也發現,影響年薪1到5萬的占最多,有23.77%;其次是6到10萬,占11.48%;完全沒影響的有39.34%。而整體來看,平均受影響年薪的金額是22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3 09:56:05 | 只看該作者

財訊》獨家披露大老闆員工分紅排行榜!

文◎蔡靚萱;財訊雜誌 2007-11-27 9 f+ u0 F/ N) J% w# G! f: S5 z
  # Q/ p2 M8 i# [" N; v
台積電蔡力行雙料冠軍、兆赫林慶輝最佳進步獎
# \7 M2 B" w: H% w% ]3 O9 |2 ]1 h4 @
6 I) E( W3 H: j) T6 v/ b2 y員工分紅費用化即將上路,未來可配的分紅股票數量將大幅萎縮,到底有哪些大老闆忙著把握最後自肥機會?又有哪些大老闆趁機照顧員工?股東應好好檢視一番。
& h1 c/ p1 D- n, K) c& ?- c3 \1 O9 z- g& A+ c$ \7 b+ J/ e
上市櫃公司發放除權股票已經告一段落,給員工的股票分紅也都入袋,又到了一年一度大老闆股票分紅揭祕的時候,本刊繼二○○五、○六年獨家報導大老闆的分紅情形,今年繼續追蹤最新變化,看看到底有哪些大老闆們愛把股票往自己口袋裡搬。
2 `0 G, n+ s# `9 U7 e# a
& F# \' K) S0 E; ]$ y/ x4 y3 D蔡力行分紅二•七三億元 / y; a# F1 K- Y  @) x
+ l! n; t5 j7 r7 k& X# u5 _* v
受到員工分紅即將費用化影響,電子業提前因應衝擊,逐步調高現金分紅比例,聯電等公司甚至全數發放現金分紅,也連帶影響董事長、總經理等大老闆的分紅張數,而稍微較去年衰退,不過也有不少知名公司大老闆分紅張數繼續攀高。 . S/ O" U5 T0 z. X4 b
( U% c% d' c8 {+ s" w8 h5 u
今年員工分紅排行榜,由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拿下「分紅張數」與「分紅股票市值」的雙料冠軍。蔡力行共領取四千四百張分紅股票,以台積電市價六十二元換算,價值二•七三億元,約等於樂透彩券連四、五槓之後的頭彩獎金,略遜於去年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奪得冠軍時的三•七八億元。 1 I; V& u* M# z; f# M

/ ^& h4 X0 @  P! w4 d( {第二名則跌破眼鏡地由兆赫總經理林慶輝拿下,林慶輝去年只領了三十三張分紅,隨著兆赫去年稅後盈餘成長了一三一%,今年分紅張數暴增到一三五二張,加上兆赫股價一年來倍數成長,讓他躋身億元分紅大戶。 # P; t5 W6 I5 ~2 V

8 v* e2 |/ m& |上任冠軍周永明則落到第三名。由於宏達電股價由去年的千元水準下殺到六百多元,加上周永明今年股票分紅只有三百張、較去年少了一百張,以一•八八億元退步到排行榜第三名。 4 y6 X9 S0 [- J3 B0 j

* a/ Z1 i1 _# m1 f9 Q辜成允仍是傳產冠軍
5 \& S9 t  p9 d' i$ r4 i! h7 W1 q/ u2 t
在傳產部分,照例又由台泥董事長辜成允掄元,由於台泥股價大漲,分紅張數增多的辜成允,分紅價值一舉突破億元,是傳產業中唯一分紅市價破億元的大老闆。同時,營建老闆也﹁配﹂得不亦樂乎,包括興富發董事長鄭欽天、宏普董事長段津華都擠進前十名,基泰、華固、長虹、工信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們也都在三十名以內。 5 Y, u% c% q+ `+ j9 U2 u" A
8 W: d, w( g6 v, ~; H* @1 n
金融業方面,過去總是榜上有名的中信金,由於去年虧損沒有股票可配,分紅大戶辜仲諒也已避走海走,反而是證券業因為台股大漲獲利大增,表現最為顯眼,寶來董事長白文正拿到六四六張的分紅股票,價值一○六三萬元;群益董事長陳田文的四二一張股票分紅,也有八百多萬的價值,分居金融業的冠、亞軍。 ; X3 e4 ^9 T6 J+ m& D

7 A- j) A, q8 q在張數排行部分,冠軍蔡力行的四千四百張配股,比起他個人去年的三四九三張大幅成長,不過,距離張忠謀以前創下的五三八八張紀錄,還有一段距離。第二名則由力晶董事長黃崇仁以三千四百張奪下,去年DRAM產業走出谷底,力晶全年盈餘成長三二四%,黃崇仁的分紅張數也同步由七五○張成長到三千四百張。過去黃崇仁領取巨額董監酬勞常常引起批評,雖然力晶在今年股東會上通過下修盈餘提撥董監酬勞比例,以杜悠悠眾口,不過,這次老董又拿了這麼多分紅,下次股東會恐怕不會太好過。
) B4 d- z- |' `" o8 M( }& E: s/ c- n8 y
台泥董事長辜成允的二二六一張名列第三,算一算,這個數字占了台泥全部分紅的二五%,這是辜成允繼○四年獨享全公司分紅的二八%,去年一人吞下二七%之後,再度一人獨享超過兩成的分紅。與辜成允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全國電子總經理蔡振豪,蔡總去年獨拿公司提撥的所有員工分紅四百張,今年全國電子只提撥了六百張,又全部由蔡振豪獨享,眾人皆無我獨有,可見蔡振豪在董事會成員心目中真的無人敢比。 / M2 h. t! u$ Q- c3 K, \. S2 }4 a

! }) A- N" y0 u& h3 [4 J( p' a蔡振豪再度獨享所有分紅 . P" i6 q* V3 p/ S% H2 N

, R" c2 q% Z$ J9 K  R由於分紅是依照前一年的公司獲利配發,大老闆們的分紅理應與獲利共進退才是。公司○六年獲利減少,分紅卻增加的,包括聯強與光寶等公司。聯強董事長苗豐強與執行長杜書伍兩人去年都領了一二二六張分紅,今年則各領了一千六百張分紅,明顯成長,同時期聯強去年稅後獲利卻較前一年衰退六•五一%。不過近幾年聯強海外布局表現突出,雖然短期內難有獲利貢獻,但仍讓董事會肯定兩人的貢獻。 5 Y: o: O: G! d2 R% |0 l0 V

5 E. X( z1 E2 s5 W另一方面,公司業績成長,但分紅愈拿愈少的大老闆,有鴻準、原相、驊訊等公司。其中驊訊○六年全年獲利成長兩成,不過為了提前因應分紅費用化,提撥的員工分紅總額卻下降,由去年的一千六百張減少為九百張,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鄭期成去年領了一百張分紅,今年則一張也沒拿。
' u$ y1 C) k  B
' w' }. r5 X5 s於沒領員工分紅的董事長也不少,包括有鴻海、旺宏、凌陽、思源、瑞軒、廣達、喬山、神腦、新日興等公司老闆,都將分紅配股留給員工享用。而到底大老闆、高階經理人領什麼樣的股票分紅才合理?小股東可別忘了在股東會上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 $ D' _9 k. F6 x' m2 o

7 j& |% t" i+ w( ?& z  |9 p9 A( c***更多精采內容,請見《財訊月刊》11月號,或至財訊月刊網站http://monthly.wealth.com.tw查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發表於 2008-1-25 14:26:03 | 只看該作者

員工分紅費用化高配股公司都受影響

員工分紅費用化高配股公司都受影響/ }& ^  p0 @0 h, t! I6 W
中時電子報 - 2008年1月2日0 @& ^) s; |; T* ]" o

% {8 _. J! a; @. N4 l3 K在聯電(2303)、台積電(2330)全盛時期,員工的薪水算什麼,來自於分紅配股的所得,就高出薪水好幾倍,除了作業員之外,由於連警衛、清潔人員都有份,也分個3、5張,都有數十萬元落袋,更何況中高階主管一配就是數十張,甚至百張,因此致富的科技人相當多,創造第1代科技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4 08:15 AM , Processed in 0.1540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