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2679|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2007《天下雜誌》「青年學生夢想大調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11-8 17:3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三三○萬的青少年,有兩百萬正在高中與大學,這些青年學生 怎麼看待自己、期待自己、想望自己?他們的精神價值又是什麼?《天下雜誌》十月份進行「青年學生夢想大調查 」,試圖由調查中了解這代青年學子的夢想與挑戰,以及跨世代價值的分析。 0 t8 n* `* T3 G: i/ {! w

& r& o$ a" y/ b* o這一代想早獨立 心有餘力不足" g' W, C5 y  E( J( e
青少年夢想調查發現,如果將「獨立」定義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依賴他人。青年學生認為自己已獨立的比例僅三成六,但認為自己不獨立的高達六成四。如果再問這群年輕人,理想中應該幾歲就獨立,有五三%認為在二十∼二十四歲應該獨立 、三二%甚至認為十九歲前就該獨立,也就是認為二十四歲之前應該獨立高達八成五。可是當我們再問這群年輕人,你自己在幾歲能完全獨立?僅六成五認為自己能在二十四歲前獨立。顯示出這群七年級生清楚認知獨立的重要,應該及早獨立,但也因為目前的內外在環境及自己的能力,無法在二十四歲前獨立。台灣的青少年和全球趨勢類同,都有「延緩長大」的困境。 8 C/ j( U0 @9 T8 ~; z
, l" ]  z) E; u- Y  `
孩子長不大的原因:父母不願放手、自我要求不足 4 ]5 M: Y& n0 f
造成這群年輕人不敢或不夠獨立的因素是什麼?青年學生自省地認為是「自我要求不足」,比例高達六成七,也有兩成三認為是「父母管太多、不願放手」 。父母部份認為年輕人不獨立的兩個重要原因都跟子女相同,只是比重上,有四成父母則說是因為「父母管太多、不願放手」,而兩成二才是說「孩子自我要求不足」 。
- z) u1 P, G+ Z8 N0 E 1 ~( [! Z3 j" C4 j
當問及家庭管教與代溝情況時,有七成二的父母認為家中的管教型態是「民主、溝通」 、有一成說是「溫情、保護」、近一成是「自由、放任」。但是只有五成六的青少年認為家中是「民主、溝通」,顯示世代之間存在不小的認知差距。
, m; I9 t% t; C$ y( B# A% n 8 B  ^7 ~2 R8 F) [; o
這樣的差異,也出現在是否有代溝問題上:僅有一成不到的父母認為家中代溝嚴重,卻有近三成的青少年認為家中代溝嚴重。代溝的首要原因,父母與青年都認為「父母倚老賣老,只會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孩子身上」。但有趣的是,父母認為代溝的次要原因是「孩子只把心思放在自己跟同儕身上,無心跟父母互動」(佔兩成四),而青少年認為代溝的次要原因是「彼此相處時間太少,欠缺互相學習與溝通」(佔三成三),另一個比例也不小的理由是 「父母欠缺學習新事物的能力與興趣」(佔二成)。可見青少年十分在意父母是否與他們共同成長與學 習、是否有共通話題。 6 f' b, l) j* P/ s

$ E! n$ W/ ?/ G$ C4 H" ~( b& B6 [學生認為 教育最缺國際化視野
# O7 K( }3 r/ X
關於學校教育能不能讓青年學生適才適性的發展?能否幫助他們實踐夢想?有接近四成的學生、四成五的家長認為「不能」。其中有六成一的學生(高中生七成四,大學生五成一)認為是「文憑主義,只強調分數與升學」 ,也有一五%的青年學生認為「教學太呆板」讓他們無法摸索興趣、 適性發展。   S0 h' R% M2 D0 \9 j

5 K" t, s3 R  p( p- N5 ~, S對於學校中的教育,最缺乏的是哪方面教育?三成六的青少年認為「國際化的視野與能力」最缺乏,也有近兩成回答「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一代是高度移動能力(mobile)的世代。有高達六成五以上的學生希望未來能選擇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工作,其中三成的受訪學生回答未來到 「任何國家、地方都可以」,可見國際化的舞台是下一代的發展目標,而教育是否能提供他們國際化視野格外重要。
* t8 x5 J( P* L' |2 H* D& ^
. n  G) F& o4 M( |) S  RM型社會 夢想也M型化2 [5 D0 _* G+ x; _9 a& }% N
夢想的實踐在於每個人是否擁有足夠的機會。青少年對社會的認知如何?有八成八的受訪學生說這個社會不公平,其中有兩成二認為非常不公平 。青少年認為造成這個社會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權勢的人玩弄法律」(三成六)以及「富人擁有較多的資源」(三成四)。
) g) n3 L/ s) _; l8 v" ?《天下》也看到社會階層裡,有考慮送孩子出國的比例,上層者高達百分之百 、中上階層六三•二%,而下層者僅有三四•五 %考慮送孩子出國唸書。顯示當教育商品化後,階級愈來愈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的機會。這也是一個社會的最大隱憂。
" A1 P4 N- C: a  R) L2 N6 a
5 r0 e2 ]! E. u5 Y- `體認現實 對薪水期待不高
4 w  ]  ~0 B9 i; f% t  ]2 c1 n, x" q; V
對於未來,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最擔憂什麼?高達六成七的青年學生普遍擔心「找不到好工作」,他們的父母也是如此擔憂著(五成二)。
& N- @$ H0 `4 P. Z9 M! q! T2 Z受訪學生對於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待,比想像中務實。最高比例認為是兩萬到三萬元(四成四),其次三萬到四萬(兩成三) 、四萬到五萬(一成一),而五萬元以上者也有一成。在薪水的期待上,同樣出現階級的差異。上層階級的學生有四三•三%認為第一份薪水可以拿到五萬元以上,但中間階層認為自己可以拿到五萬元的比例就下滑到九•五%。
% r! o2 @" ^. \1 e - t& \* P$ P4 s, q- ^5 t7 \
有點憂鬱 強烈不被理解的孤獨感
* H, I. i6 d' s3 P
調查中發現這一世代有點憂鬱,但沒有過度的情況。有一成七的受訪者「經常感覺」、六成五受訪者「偶爾感覺」不被了解或感到孤單寂寞,感覺孤單的比例達八成二。青少年在發展心理學上處於生理與心理的變化,運用大量抽象思考探索人生,而且想法不斷改變,一旦與師長想法不一樣,又得不到接納,很容易感到孤單。' z$ e& H; r) n& G* p+ o) M

; O6 D: d% `. F- B對青少年而言,生命中最有價值的事情為何?有接近七成的人回答 「親情」,其次是「健康」(六成三),而有四成六和兩成八的受訪青少年回答「友情」與「愛情」。
/ ]% p! H% X3 ?5 w$ t1 H; c2 v# L
  }* q! Y2 y) i+ D從教育體系缺乏國際視野、父母不肯放手、無法獨立思考探索、到社會沒有提供足夠多且公平的機會、青少年對自我的要求,都是影響台灣青少年是否能迎接未來挑戰、實踐夢想的關鍵。/ e6 R; X; p3 Y& D8 Z! P+ E
3 n5 c+ |5 i8 b9 G' r/ k# F+ e
台灣的青少年肩負著把台灣人均所得從一萬五千提升至三萬美元的責任,也肩負台灣的經濟轉型。他們的發展將決定台灣未來十到十五年的國力。當世界各國都把焦點放在青少年,紛紛採取行動, 促進青少年成長與獨立、協助他們成為積極的公民、避免被邊緣化之際, 台灣應該對青少年要有更多的關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2 12:12:54 | 只看該作者

年近30理直氣壯家裡蹲.啃老族暴增 職場新恐怖份子.年輕女性得公主病

Career就業情報總編輯臧聲遠表示,「啃老族」、「公主病」的出現,代表台灣年輕一代晚熟或延後成熟,所導致的一種依賴狀態。「啃老族」是經濟上的依賴,「公主病」則是心態上仍希望備受呵護的依賴心理。在該成年、獨立的時刻卻不願長大,臧聲遠形容他們是「拒絕長大的新世代」。- \! g0 ~0 c3 Z* }! x- W+ y
6 _+ q5 Q9 g* ^
◎高學歷失業 啃老族:爸媽是我的提款機7 [9 F1 Q2 K6 E* \0 J9 w7 j
畢業卻不就業,零收入卻又出手闊綽的啃老族,人數在台灣日漸攀升。高等教育逐漸普及、高階工作沒有相對增加的情況下,越來越多人大學、碩士畢業卻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或是擔心「畢業即失業」,乾脆無限期延長青春期,逾就業年齡還在等工作、讀大學、不斷考研究所。收入怎麼來?當然是來自養了自己20幾年的爸媽。
% v# v+ K* f- s0 H5 M. O
$ \  w" N, s* J3 U7 e/ U在對岸的大陸,啃老的問題也漸趨嚴重,大陸一胎化政策讓獨生子女變得恃寵而驕。據統計,有3成以上的年輕人靠父母生活,他們雖試圖找工作,但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結果,只能回家靠父母,每天睡到自然醒、網路聊天、唱KTV、喝咖啡……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  P! Y* _! W4 }
, b* }$ J- l3 l1 ?6 ~; W
現代的三、四年級父母,他們生在二次大戰剛結束的年代,物質生活條件極差,受教育的機會也少,但恰巧在他們就業年齡時,正值台灣經濟快速起飛,當時工作好找、賺錢容易,如今雖然手頭寬裕,內心卻有著當初無法多讀點書的缺憾,孩子想繼續升學,他們沒有不贊成的理由。即使不是財力雄厚,三、四年級的勞工階級父母也會因「補償心理」作祟,認為子女不該走自己的回頭路,不能因「沒錢讀書」而落得如此辛苦,會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過最好的生活。
6 c+ p: d+ T5 [0 z# x. x
, N( [5 T9 l- {, k$ i父母一再給孩子找藉口的機會,似乎讓他們不肯長大都有了正當理由。而啃老族也理直氣壯吃定父母,認為「只要家裡夠有錢,再養個幾年也沒差」,或是「如果爸媽主動給錢也毋須拒絕,有些爸媽心疼孩子想表達心意,不拿說不定父母心裡還不是滋味呢!」8 T7 R+ a; b3 J
; o: R: [& v( w5 u
Career就業情報總編輯臧聲遠表示,啃老族並非弱勢族群,通常反而是學歷條件頗佳者,但因自我期許高,一旦外在環境不如預期,就開始「逃避」,不願放下身段屈就,寧可選擇繼續升學唸研究所,或是乾脆延畢,所以國立大學的延畢現象最嚴重,尤其台大更是其中之最。+ Y. Z. {# x: \. V) b  p

; X) Z3 s8 X& l! u就業巿場折舊率相當快速,臧聲遠以其輔導經驗提醒年輕人,愈是不敢出來就業,隨著年齡增長競爭力愈差,如此惡性循環,愈晚踏進職場,企業對於「高齡新鮮人」愈是有疑慮,也就更難找到好工作。所以臧聲遠呼籲年輕人,放下身段、做好心理建設,先卡位再求好,累積個人職場經驗與資歷,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T: y1 Q! y' ~  g; w) T0 Z( V: f
7 N8 c8 a, ?9 v9 F3 R  E
◎公主病:年輕粉領族流行病? 3 e! T3 P; v" n9 P# }' R
究竟什麼是「公主病」?「偽基百科」(可以自由編輯的惡搞百科)裡定義公主病為,「某些腦殘女性自以為是公主,自認應該受到公主般的待遇。這種女性多數在家都被細心疼愛,以為全天下男人都會像家人一樣疼愛自己。好發族群以30歲以下女性為主。」
1 w+ t; R: P% L% T4 W4 _
% V0 \  ]9 |! u8 k; Z6 Y公主病患者可以細分為「真公主」與「假公主」。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真公主,從小就備受父母呵護、寵愛,因此,「不食人間煙火以及對人情世故陌生的程度,簡直令人難以想像。假公主則是沒有公主的出身,但卻有公主的嬌縱行為,很多自恃外表佳的漂亮女生尤其明顯。
* r( r; U+ X" d7 ~* n
( Z- v% F: o  }, D+ p  s) K2 P無論是真公主或是假公主,「有高達8成的公主病是父母造成的。」父母過度的溺愛與保護,使得孩子進入學校、職場後,根本無法適應團體的生活。公主病另一個症狀是,缺乏責任的觀念。嚴重一點的公主病病患,不只不負責任,甚至還逃避現實。
( u* ]1 m& \' }* Q8 {# V. [
' Q& J% g- l  U3 G0 c8 C% UCareer就業情報總編輯臧聲遠表示,許多調查發現,現在年輕世代的女生最羨慕的人是孫芸芸。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孫芸芸,從小備受父親呵護,出嫁後也有老公當靠山,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是典型的小公主。但臧聲遠提醒,並非每個人都像孫芸芸,應儘早面對現實,培養自我獨立與負責的精神與態度,才能在職場上找到一片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6 02:37 AM , Processed in 0.1080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