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2817|回復: 1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第7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 擘劃未來十年工業發展藍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8-24 08:0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7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於8月19日、2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由經濟部施顏祥部長主持,首日馬總統親臨致詞訓勉,全國產、官、學、研界人士約五百餘人參加此一盛會,隨即針對台灣產業發展的現況與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並針對當前政策進行檢視及提供產業發展建言,進而凝聚共識,擘劃台灣工業發展藍圖。 0 v. I! j! r  z4 j: V3 N5 r
  n, g( a( C" }& v
「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一直以來是政府廣納民間意見作為規劃前瞻性產業發展政策參考的重要平台,緣自民國75年起,每5年召開一次;自民國90年起,為因應國內外經濟情勢與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確切掌握產業發展的脈動,改為每3年召開一次。近年來全球經濟情勢及環境瞬變,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產業及市場結構,氣候的變遷也勢必改變人類的生活,臺灣在這樣的內、外在條件下,要如何能達成經濟成長、環境保育、促進就業,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則必須找出台灣產業升級轉型,提升附加價值及競爭力之方向、策略與手段。
. I0 |, f% @# W8 F9 d- U4 \3 F* B7 b! w& A9 v
本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以「厚植產業軟實力 優化結構創新機」的產業發展策略為中心議題,除以「2020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為共同議題外,並分「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如何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因應節能減碳潮流,如何促進產業綠色成長」「如何改變及強化產業競爭要素,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及「如何調整產業人力結構,並兼顧就業的提升」等4項分組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4 Z/ `* T  t$ z3 r# Y' h) W" ~+ x5 D& y7 z* c& i
總統馬英九上午特別親臨現場致詞,重申六國論打造未來黃金十年,包含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顧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特別強調環保救國,除了推動環保政策,更強調政策環保的重要。另外提到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應該兼籌並顧,由於各界之努力,近2年我國在經濟成長比率高於碳排放成長的比率,在節能減碳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上已有初步成效;與大陸洽簽ECFA是臺灣全球布局重要的一步,除了對於受衝擊的產業將持續提供轉型升級輔導外,政府也將持續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洽簽經濟合作協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4:29 | 只看該作者
會議首日邀請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就「創新超越 永續發展」進行專題演講,卓董事長以創新才能超越為開頭,闡述「製造不是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是一種服務,而服務又是創新的源頭」,掌握變動的新機會,才能為永續發展布局。此外,並以上銀科技本身的創新案例如產品的研發與併購的思維與邏輯與大家分享。
) p# q$ t( e; `: I0 w) p: [8 f# X/ \9 r" ]& `/ i- V( E
本次大會第1天就共同議題及第1分組進行討論: * E% f( h2 @) F2 N4 H

% k" d/ a- d$ _) a  f共同議題 ( J5 b  l; v. h' N9 \5 g. W
共同議題「2020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由經濟部林次長聖忠主持,臺灣大學經濟系陳添枝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並邀請工研院徐爵民院長、商研院杜紫宸副院長進行與談,針對我國產業如何調整產業結構進行討論。
  Y: f( }5 m4 u; T4 z8 {7 n6 @1 j& F/ V  s6 j/ M4 j' x* o
引言人台灣經濟研究院龔明鑫副院長以臺灣未來十年之趨勢、挑戰與機會為開頭,接著報告產業結構隨經濟發展而變遷,是必然之趨勢,臺灣在全球產業環境日益變遷下,面對全球化的經貿競爭浪潮、區域經濟的整合及強化,以及國際產業發展之趨勢,若無法以國際化的思維適時調整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則我國產業在全球的發展必定備受壓抑。隨著全球經貿結構調整以及兩岸經由ECFA的簽署而加快雙方的互惠合作,新的市場、投資機會以及威脅也都正在快速的演變;在面對國際競爭日益嚴峻的情形下,當前我國產業發展雖面臨許多挑戰,亦仍有許多發展機會等待我們來努力。
1 d  O0 z8 C$ I+ c
6 l5 \: d4 N0 w4 Z- r0 G本次會議具體擘劃未來十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為「經濟永續發展,鞏固台灣經貿地位」、「順應綠色成長模式,善盡國際責任」、「調整產業與人力結構,創造就業機會」及「追求產業發展對國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未來十年產業結構優化方向,將以三大發展主軸,包括「傳統產業全面升級」、「新興產業加速推重」,及「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國際化科技化」等方向,並以六大策略:提升軟實力,創造產業新優勢;節能減碳,邁向永續社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整合及連結國際網絡與商機;開創出口新模式,服務貿易倍增;促進投資,擴增營運能量及就業機會;打造體驗經濟基地,發展製造及服務業雙引擎新動力等,來達成產業結構優化。藉由政策的落實,未來我國產業希望能達成「台灣整體製造業附加價值率」由2008年21%提升至2020年28%;「台灣整體產業無形資產占固定資本形成比重」由2008年7%提升至2020年15%;「台灣綠能等新興產業占整體製造業實質產值」由2008年4%提升至2020年30%等目標。
3#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5:09 | 只看該作者
未來將透過多元品牌發展策略及品牌發展基金,積極協助潛力廠商發展國際品牌,並協助廠商建立國際行銷人才與能量,連結台灣與高品質概念。此外,強化大專院校科學研究轉化為技術之轉換機制,將相關技術應用至產業,並利用台灣產業既有優勢進行創新。以提升軟實力,創造產業新優勢。
1 m5 ]! ]" B2 W/ r! @6 G0 C9 {: L6 X' s' n4 i
在節能減碳,邁向永續社會方面,未來如為符合國際環保公約、協定等政策需要,將針對高耗能或碳排放效率低之企業,建立合理機制處理工廠之新設或既有工廠之擴充;政府亦將編列經費輔導污染性及能源生產使用效率較低的廠商進行轉型,若轉型困難,必要時強制工廠減量生產或停止生產。
7 k1 d  m; Q& I% a3 s% R5 m7 F3 ^" V' f& [% G( z1 w
另外,應全面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優勢,積極協助產業升級轉型,以因應市場開放的衝擊,並凝聚國內共識,貫徹貿易自由化決心。落實參與全球經濟整合及連結國際網絡與商機之目的。
8 C" M  G5 `# s, o4 f  g! m" L1 C. o. j0 J4 n
為開創出口新模式達到服務貿易倍增,將成立國際行銷與國家級品牌輔導推動機制,推動台灣品牌形象提升計畫,專案推動海外大型零售網路設置台灣優質商品專區,打造MIT品牌形象,並善用網路品牌傳播,提升品牌影響力。 9 `" T; d& }) i! H1 v% C  A( K$ ~

; o' [, S* H9 i: w/ M政府透過老舊工業區軟硬體環境的維修與更新,並在既有的工業區內,以加強改善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修改不適宜產業發展之法規,以促進投資,擴增企業營運能量及就業機會,最後提出強化地區性的異業結盟,並推動跨領域整合型服務產業發展,如:加工出口區結合整合性服務,發展國際運籌加值服務,打造體驗經濟基地,發展製造及服務業雙引擎新動力。
4#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5:52 | 只看該作者
第1分組
9 E! F  h0 M5 c8 C: s& g# c+ U: t
1 [4 l9 ]2 J& n+ U8 W/ M3 _8 b& O第1分組議題為「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如何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由經濟部梁次長國新主持,臺灣大學經濟系陳添枝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並邀請政治大學經濟系林祖嘉教授、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黃開義院長進行與談,針對「善用區域整合契機,推動產業合作」、「持續全球布局,確保在國際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強化運籌能量,協助企業跨國資源整合」及「強化國內營運環境條件建置,以改善投資環境」4個題綱熱烈討論。
& G/ L7 _0 K  Y% N/ d% r3 T  K: M& h' ]( B/ z
引言人中經院王健全副院長指出,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盛行,在亞洲有東協加一、加三,歐洲有歐盟(EU),美洲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對未來台灣的出口競爭威脅加大,為避免被邊緣化,透過兩岸經貿正常化、兩岸經濟協議(ECFA)。並積極和其他國家洽簽經濟合作協議,善用全球資源接軌國際,來尋求全面的升級轉型,將是關鍵策略之一。 " Z# `' k8 n  o# z: c2 K, T# g

* \0 M' q; H) E$ o$ r( t面對此一內外環境的變遷,台灣在因應全球化及區域化時,和他國洽簽經濟合作協議時必須善用ECFA簽署的利基,加速台灣經濟的全面升級轉型,來因應接踵而來的全球化挑戰。
$ t. @8 Q7 r3 c2 ?9 [5 n( S0 W
為落實全球區域整合,在策略上,提出善用整合契機,推動產業合作;全球布局,強化供應鏈角色;以及強化運籌能量,整合跨國資源。至於在內部環境的調整上,應強化國內營運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投資。最後,希望達成建構台灣為全球創新中心、高值製造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營運總部的產業願景。
5#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6:45 | 只看該作者
針對與台灣經貿關係密切的國家,未來可採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先由爭議性較小的產業合作議題著手,以增進雙方的互信,做為未來建構全面經濟合作協議之基礎。隨著ECFA的進展,將會使台灣在區域整合上取得更多的利基,必然會增加其他國家與台灣合作的機會。台灣應善加利用此一契機,可以由一些爭議性較小且不涉及主權的議題切入,增加與各國合作的機會,並進一步尋求突破的可能。
+ J/ L' y2 D, w# y4 ^
) F9 k* C7 {" m此外,歐美日廠商在ECFA框架下,透過與台灣合作進入大陸市場之意願大幅提高,臺灣應該善用ECFA及大陸市場機會,採取投資及整合、建立夥伴關係及利用購併或合併等方式,取得或引進先進國家技術及發展品牌,以促進產業全面升級,達到全球布局,並確保臺灣在國際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 w! i* ]& q) {9 m5 V& v' b- `* ]. h+ B6 r0 R- A
針對自由貿易港區應整合串連國內相關產業園區,放寬對轉運貨物之流向管制,以保稅方式運送至自由貿易港或其他產業園區進行相關作業,達到整合之綜效,提升自由貿易港區營運效能,並帶動運籌產業之發展,強化運籌能量,協助企業跨國資源整合。
3 S) l$ u; J2 z3 _7 `' I# O: L- e1 \0 ~) ]  G7 F- B! k
最後在「強化國內營運環境條件建置,以改善投資環境」方面,政府應建立全球招商服務單一窗口,提供外人投資時之優質專業服務,未來可考慮成立全國招商機制,協調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政府,規劃各層級分工之全球招商服務機制與組織窗口。
6#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7:53 | 只看該作者
「第7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於8月19日、20日兩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20日就分組議題2「因應節能減碳潮流,如何促進產業綠色成長」、分組議題3「如何改變及強化產業競爭要素,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及分組議題4「如何調整產業人力結構,並兼顧就業的提升」等3項分組議題展開政策檢視及產業建言,兩天以來,全國產、官、學、研界人士約上千人參加此一盛會,期能就我國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提供建言。
: L' O' U0 ~( \3 W; L9 T7 M) M- A1 i
大會今日下午邀請台達電子海英俊執行長就「綠色經濟之產業發展策略」進行專題演講,面對天然資源日愈匱乏及氣候變遷的挑戰下,綠色經濟及永續發展成為當前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但也意味著未來最具潛力的商機所在。環保節能科技將是引導全球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台灣以過去所累積的技術、經驗及智慧,應在這重要領域發揮所長,開創企業與國家經濟另一波高峰,更為後代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間。海執行長在演講中強調環保節能在綠色經濟的重要性,並以台達電子為例,探討企業掌握環保節能商機之具體做法,在結語部分更提供了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卓見。 " W% S: O/ I  _5 z2 ~

0 ~: |& e; \/ I! b4 u9 b$ _本次大會第2天就第2、3、4分組討論獲至共同意見分述如下: 2 G/ c5 z4 p+ q! p  c
( J2 `) f) q2 M- K, Y3 l+ k
第2分組 % ?. N) [9 O, w7 x
% \' b/ i$ c: Q3 ?* X2 f) J
第2分組以「因應節能減碳潮流,如何促進產業綠色成長?」為題,由經濟部黃副次長重球主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楊日昌資深顧問擔任共同主持人,並邀請台北大學李堅明教授與台北科技大學張添晉教授進行與談,針對我國產業如何在這波節能減碳潮流中持續發展並促進綠色成長進行討論。引言人台灣綜合研究院吳再益院長以目前國際上的趨勢與我國產業現況為開頭,繼而談到我國產業應如何達到綠色成長。
7#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8:19 | 只看該作者
隨著全球暖化問題日?嚴峻及傳統能源加速耗竭,世界主要國家莫?將「節能減碳」納為施政重點,尤其在去(98)年哥本哈根會議(COP15)後,溫室氣體減?蔚然成為全球重要課題,同時各國製造業如何減少生產過程之碳排放,創造低碳化之消費產品,亦已成為全球趨勢。因此,在本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中,特將「因應節能減碳潮流,如何促進產業綠色成長?」納為分組議題,並針對(1)產業低碳化發展藍圖,產業高值化轉型升級,(2)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創造綠色成長願景,(3)擴大區域能資源整合,創造產業綠化利基,以及(4)建構綠色金融、活絡綠色商機等四大作法進行討論,期協助台灣產業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衝擊及早進軍國際綠色市場,以呼應本次大會之中心議題「厚植產業軟實力,優化結構創新機」,並確立我國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與策略。 0 ^& Z- ^5 l. z# {

( A$ W8 |  A; i5 @) w/ R6 V台灣是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為確保產業國際競爭力,必須解決國內電力排放係數偏高、重大投資案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以及節能減碳非關稅貿易障礙等相關問題,因此與會專家學者建議在「建構產業低碳化發展藍圖,產業高值化轉型升級」中,提出建議如下:(1)應檢討高碳排放產業(如鋼鐵、石化業等)之發展政策,在總量管制與提昇效率下,強化國內上、中、下游價值鏈延伸,提高附加價值;(2)研議綠色電價可行性及電力結構朝向低碳發展,提供廠商降低產品碳足跡;(3)建立產業節能減碳合作及權益分配機制以確保減量成效及額度;(4)未來如開徵能源稅,應提撥適當稅收協助產業永續發展,以鼓勵產業綠色發展或引導產業朝高值化升級轉型。
# o( G: x0 T" y" E. _
9 w$ B# C2 j( w1 x; M6 x) G而在「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創造綠色成長願景」中,綠色產業與產業綠化為極重要之發展策略,其中綠色產業發展更是產業綠色成長的發電機。與會專家學者在此議題中形成重點意見如下:(1)綠能產業2015年破兆;(2)提升環保產業服務能量;(3)加強國內綠色產品研發及生態化設計等;(4)促進產業綠色化發展,並提升產業國際綠色競爭力。
+ f. i% l% _8 J3 P* a* O6 L. d- @" l$ q# ]9 T5 k& q" L% ?
而於「擴大區域能資源整合,創造產業綠化利基」議題中,基於我國99%的能源使用皆仰賴進口,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為產業不可不為之路徑,而面臨水資源及各項資源日益短缺,水資源有效利用及工業廢棄物的資源化,不但有助於穩定我國產業營運,更可提升產業競爭力,邁向資源永續利用的未來,故與會專家學者在此議題中亦形成重點意見如下:(1)推動能資源整合邁向生態工業區;(2)並鼓勵廢水回收再利用;(3)將資源再生產業十年倍增列為重點政策。
8#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8:51 | 只看該作者
最後,在全球綠色供應鏈要求下,面臨如此巨大之競爭壓力及專業之問題,透過異業結合進而擴充因應能量,不但助於我國產業競爭力的維護及提升,更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商機。因此,作為提供減碳動能發電機的「節能服務業」、可提供充分資金的金融業、已具備節能減碳能力及經驗之企業集團,特別於「建構綠色金融、活絡綠色商機」被提出,並有建議如下:(1)發展「碳金融」制度;(2)加速ESCO產業發展;(3)鼓勵企業集團成立節能減碳服務部門
6 g5 k/ F% p8 T0 k& y
4 t1 J' ~( a- ]) y2 T$ v第3分組
7 Y& X/ u" E$ e/ U$ x
- _7 s3 p. A" Q$ f/ @第3分組以「如何改變及強化產業競爭要素,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為題,由經濟部黃重球次長主持,資訊工業策進會史欽泰董事長擔任共同主持人,並邀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吳豐祥所長,與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王弓教授與談,針對「深化基礎關鍵技術研發,提升產業價值分配的能力」、「整合各類型之創新元素,強化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培植系統整合服務能量,打造解決方案提供的能耐」、 「深耕品牌佈建完善通路,延伸及深化產業價值活動」4項議題熱烈討論。
7 V+ z1 J. s+ ^
3 o0 }0 u1 ^( j- j( x2 C引言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詹文男所長指出台灣產業的發展長期聚焦於代工製造,毛利率偏低,產業附加價值率亦逐年下降。台灣產業附加價值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包含:「我國工業基礎不穩固無法強化科技應用整合」、「產業價值活動多聚焦於生產製造,出口產品中間財比重偏高」、「系統整合及服務能量薄弱,無法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跨領域跨產業創新不足,無法促成產業價值鏈各階段活動的價值提升」。 ! i3 `) i7 o) l, \: O- x

' [* Q2 D% ~# r7 C8 F現今市場發展,跨領域的融合及跨界經營已成為創新的主要來源。而且,根據研究,在未來十年,科技的創新將主要來自多領域技術整合的突破,而非單一技術本身。亦即未來創新的來源極少是來自單獨的領域,需要跨領域的連結融合後才能看到更多新的概念,產生更多新的技術。未來應更鼓勵跨產業交流與合作網路的建立,例如促成文創產業與高科技及成熟產業之融合,促進科技元素應用與加值發展,強化產業上下游體系鏈結,以服務加值傳統製造產業,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提升產業整體價值。
9#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9:19 | 只看該作者
經由本次會議廣納各界意見凝聚共識,政府將以提升產品及產業附加價值為主要策略思考,改變過去追逐低廉生產要素的效率導向,朝價值創造轉型,具體規劃包括:深化基礎關鍵技術研發,提升產業價值分配的能力,透過基礎關鍵技術的深化,強化產業科技的應用與整合,以掌握價值鏈中價值分配之角色;整合各類型之創新元素,以跨領域之創新元素,加值原有產業鏈,塑造高差異化產品與客戶價值;培植系統整合服務能量,以台灣甚至兩岸為試煉場域,輔導提升產業提供系統整合解決方案之能量,並擴大外銷至全球新興國家;最後,希望推動深耕通路,品牌及服務,延伸及深化產業價值活動,以創造與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 y# ?( ]0 y5 b/ `) }

9 m$ Z+ H! m- C台灣企業擁有的資源、人才、及國際視野,已經跟數十年前大不相同,面對的產業競爭環境更是空前的變化激烈,政府的產業政策如何能夠兼顧長期擘劃、短期有效,切中產業發展之所需,並引導產業改變過去追逐低廉生產要素的效率導向,朝價值創造轉型,將是現階段是否能夠奠定黃金十年的重要課題。; t5 _4 I$ ^+ C* T8 Z! _# K& i

- A2 Y" A( n5 ^' b( J( S第4分組 / n( J# p9 k+ h4 z
9 `) Q, B/ C# W5 E
第4分組以「調整產業人力結構,並兼顧就業的提升」為題,由中國科技大學谷家恆校長擔任主持人,並邀請臺灣師範大學蔡錫濤教授與彰化師範大學陳繁興院長進行與談,針對產業人力結構調整策略進行討論。 " i  h1 p, w( Q& u5 ]
* L& Z* n% k; l9 u  {# k6 P4 X7 o
引言人臺灣大學辛炳隆副教授以產業結構優化方向為開頭,說明未來十年產業結構優化之具體選項及人才需求。面對全球化競爭,與兩岸經貿關係的改變,優化產業人力結構是我國提高產業附加價值,創造就業機會的必要手段。經與會產官學研充份討論,會議結論建議政府以(1)調整人才培育機制,優化產業人力結構,(2)強化人才訓練體系,協助職能轉換提升及(3)善用海外專業人才,以利產業國際連結為推動策略。
10#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09:49 | 只看該作者
透過有效的人才培育機制,提供企業優質人力資源,是發展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基石,而高等教育是人才培育機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在高等教育方面,首要之務便是提升大學畢業生職場適應力,以符合企業用人需求,故建議大學應增設職場能力培養與職涯發展相關課程及增加實務專題與個案研究教學,加強學生對職場的適應能力,並培養其解決問題與溝通表達的基本能力。其二便是提升大專院校教師對產業界的瞭解,俾利教學更貼近產業,故建議建置大專院校教師(尤其是新進教師)實務能力培訓制度,定期針對其專業領域進行培訓,並以參加研習、實地觀摩與實習、赴業界短期服務等方式,增加對產業界的瞭解。最後則是結合產學合作進行人才培育,利用產學合作的能量與成果,發展為就業學程,並由企業提供實習機會,使產學合作、就業學程與企業實習,成為緊密人才供應鏈。
( {- {% n/ Y$ `1 F1 r3 q
5 V( z' U5 I8 w3 K3 A3 W7 B人才訓練是強化人力資源,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由於國內企業大多數屬中小企業,不僅欠缺人力結構優化的概念,導致辦理人才訓練意願不高,而且也無辦理員工教育訓練的能量,其中又以中低階勞工接受回流教育的機會更為不足。政府做為職業訓練主要提供者,應強化公立職訓機構的功能,增加訓練師名額與設備投入,並深化對中低階勞工職業訓練內涵,以協助中低階勞工職能轉換以因應產業升級轉型所需。再者,為積極協助中小企業辦理訓練,提升在職員工職能,故建議由產業公協會、職訓中心及就服中心,扮演結合政府人才政策與企業需求的溝通協調角色,進行企業包班式的訓練,彌補其自行或委外辦理訓練之能力與資金不足的問題。最後,為建構完善的產業人才發展環境,應鼓勵民間培訓機構轉型升級,並善用我國既有產業基礎,引進國際知名產業人才培訓機構,進而使我國成為亞太地區產業人才培訓基地。
11#
 樓主| 發表於 2010-8-24 08:10:07 | 只看該作者
延攬海外人才是解決國內人才短缺,優化產業人力結構另一有效方法。爰此,在人才引進方面,應建構前瞻式海外人才延攬策略,以前瞻性角度推估未來10年所需之科技與產業人才,並建立外籍學生畢業後之人才資料庫,供企業在國際佈局延攬人才時運用,以善用來台外籍留學生的人才資源,同時可在海外設立或運用當地培訓機構,利用海外培訓機構作為攬才基地,培訓當地人才或海外僑胞,並推介予當地台商工作或延攬回台灣工作,使各國優秀人才為我所用。
8 d5 C: p4 G9 e/ b5 q/ A& m/ [
" h5 c5 z5 q' N' O# i第7屆全國工業發展會議正是希望透過產、官、學、研的合作,結合國內上下游廠商的智慧與經驗,為國內產業提供一個共通的研討平台,並促成政府勾勒出台灣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對於共同議題「2020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策略」,及「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如何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因應節能減碳潮流,如何促進產業綠色成長」、「如何改變及強化產業競爭要素,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如何調整產業人力結構,並兼顧就業的提升」4項分組議題皆有深入的探討,並形成共識。 - |/ b8 q9 J+ {  Q
' n% C3 T% a  L2 O( }+ U. |
畢幕典禮行政院吳院長親臨聽取結論報告,在畢幕致詞中提到,發展工業仍為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點,政府在營造投資環境方面,已去除幾項重大投資障礙,包括兩岸由對立衝撞到現階段謀求互利雙贏,在稅率方面,除國內營利事業所得稅已調降至17%以外,並透過經濟協議的洽簽,消除國際關稅的障礙,未來應重視品牌創立、節能減碳、產學合作以及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最後以四大願望「日進斗金賺大錢,守法重紀多繳稅,善待員工閣家樂,節能減碳愛台灣。」與各界共勉。
4 f' x& {1 |3 C: N. ^0 {# [. Z- M  }; Y  d, I1 k5 j3 g
會後經濟部將邀集各相關單位進行細部討論,擬定具體工作計畫及推動時程,以落實「厚植產業軟實力,優化結構創新機」之中心目標,並鞏固台灣在全球產業的領導地位,再創產業新高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5 06:30 AM , Processed in 0.1415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