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globe096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探討] Gartner提出2012年十大策略性技術!大家最看好哪三類?

[複製鏈接]
41#
發表於 2013-4-16 15:20:47 | 只看該作者
3D列印已廣泛應用於各種產業,從汽車製造、消費產品到軍事領域,以及醫療與製藥產業。企業可運用3D列印設計個性化商品、零件、開發中原型、建築模型等等,透過全新、互動的方式來推銷其品牌及產品。的確,在一些全新形態的產品商機當中,消費者所買到的商品正是由3D印表機所製作的成品。
) \1 T  y- \4 a4 P2 `
" O6 \! b6 J& g3 S, \9 q3D印表機的價格已降低至各規模企業皆能投資的水準,他們也開始嘗試從中尋找獲利的方式。至2016年,企業級3D印表機價格將降至2,000美元以下。早期採用者只需負擔極少的資產與時間風險就能嘗試3D印表機的應用,還有機會在產品設計與上市時程方面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優勢,並且掌握零件製作的實際材料成本和時間。不僅如此,隨著3D掃描器功能的提升與設計工具的進步,再加上商用及開放原始碼的設計軟體讓3D列印更具實用性,因而使得3D印表機在企業內的應用更加廣泛。Gartner認為,3D列印應用的商務市場將進一步深入至建築、工程、地理空間、醫療等用途以及短期製造領域。 * l* _- [, n; @. z0 E+ L) F

8 j& w5 g* `8 d0 W/ k. |# v3 |& C大型跨國零售業者有機會將這項技術帶給一般消費者並創造營收,包括:銷售印表機與耗材,以及銷售個性化3D列印商品。其中一項前景是,零售業者不僅能銷售印表機,亦可設置服務站來列印客製化物品或是架上陳列商品的個性化版本,這是一項重要的消費趨勢。 & e* M' l% E0 H

5 b2 v( `: P; T' @* J, `' C另一種可能性是利用行動展示車巡迴各個零售據點。客戶可透過這些商店前的全功能展示車所提供的二至三台印表機,看著自己的物品(或個性化3D商品)一點一滴成型。或者,消費者也可在逛街時訂做客製化或個性化商品,待逛完街後或隔日取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發表於 2013-8-22 15:32:01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 2013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描繪人類與機器的關係演進

2013年技術發展週期特別報告評估逾1,900項技術的成熟度
) A7 m2 [. j$ M. C- v
6 P/ g# L) q/ [2 A1 z& o- y【2013年8月22日】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最新公布的《2013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報告描繪了人類與機器的關係演進。Gartner選擇以「人機關係」為主題,乃因智慧型機器、認知運算(cognitive computing)以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等熱潮正不斷加溫。分析師認為,此一關係正因新科技不斷出現而重新改寫,逐漸拉近人類與機器間的距離。
/ ~! l$ r0 _8 G8 k
1 D$ ]3 ]1 H( @' H+ q1 |Gartner的2013年技術發展週期特別報告提供策略專家及規劃者關於98個領域、逾2,000項技術的成熟度、商業效益與未來發展方向的評估參考。今年發布的技術發展週期報告包含內容與社群分析、內嵌式軟體與系統、消費市場研究、開放銀行、銀行營運創新,以及非洲的資訊與通訊科技(ICT)。  
8 P+ M* s% K& N) v# s- {9 N% Q' J2 z2 u  N
技術發展週期報告是此類研究歷史最悠久的年度報告,提供高階主管、資訊長、策略專家、創新者、業務開發者與技術規劃師,有關發展新興技術組合的跨產業技術與趨勢觀點。 2 d5 L2 S. D$ m+ K5 m) e2 a
# S$ n, c1 r$ }, a* ^
Gartner副總裁Jackie Fenn表示:「這是Gartner有史以來涵蓋範圍最廣的技術發展週期報告,具體指出已進入高度成熟發展、廣受矚目的技術,或是Gartner認為可能帶來重大影響的技術。」
5 Z6 g& A1 j" U+ L
; x" Y8 H5 }% U: a" RFenn進一步表示:「今年技術發展週期的主題圍繞在人類與機器之間的關係,我們鼓勵企業將眼光放遠,不要侷限於機器和電腦將取代人類的狹隘觀點。透過對早期採用者如何運用新興科技的觀察,實際上有三個主要趨勢正在運作,包括:(1) 利用科技擴增人類機能,如:員工使用穿戴式運算裝置;(2) 利用科技取代人類,如:使用具備認知能力的虛擬助理擔任自動化客服人員;(3) 人類與機器協力工作,如:倉庫員工與行動機器人合力搬運貨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發表於 2013-8-22 15:32:44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研究副總裁Hung LeHong表示:「未來的企業將結合這三股潮流以提高生產力、改善民眾或客戶的體驗,以及發掘競爭優勢。這三大趨勢需仰賴有助於人機關係發展的三個領域來實現:(1) 讓機器更能了解人類及環境,例如從說話的聲音分辨一個人的情緒;(2) 讓人類更加了解機器,例如藉由物聯網的協助;(3) 讓機器和人類因合作而變得更加聰明。」
/ d  S  ?6 |1 y8 c# w/ |7 `  y
& F- P. m! ]# K9 z3 r# {2 w  a8 Q! ^圖一、 2013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
) S/ f& z& M  x, g8 R! O& ~7 R
$ d* X1 Q- Z4 B' F資料來源:Gartner (2013年8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發表於 2013-8-22 15:34:25 | 只看該作者
2013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詳列以下六大範疇的技術:
7 C/ H: L0 h& S) V
8 S- {1 j) Y! k' ?3 y/ }' K1.    利用科技擴增人類機能
$ L: O/ `4 F) g% q& S$ G: K# t# Y) l, ~9 N! x0 {
科技讓人類在體能、情感與認知方面擁有更優異的表現。在使用科技來擴增人類機能方面,企業獲得的主要好處在於建立更強大的工作人力。例如,想像若所有員工都能取得穿戴式科技,可輕易回答任何產品、服務相關問題或調出企業資料。這項能力將大幅提高生產力、銷售能力與客戶服務。對於此類科技抱持興趣的企業可以留意生物聲學感應(bioacoustic sensing)、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3D生物列印(3D bioprinting)、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人類機能增進(human augmentation)、語音對語音翻譯(speech-to-speech translation)、神經商業(neurobusiness)、穿戴式使用者介面(wearable user interface)、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以及手勢操控(gesture control)。
' K# \: u2 o3 D; I/ k9 q3 \8 m; W1 V3 p- F
2.  利用科技取代人類
* e, E9 ^( D2 A. e% C* C/ K, K& X* _/ b( t
部分顯而易見的情況下很適合以機器取代人類,例如:危險的工作、相對簡單但工資昂貴的工作,以及重複的工作。以機器取代人類的最主要優點在於提高生產力、降低人類風險,有時甚至可提升工作品質和回應速度。例如,具備優秀能力的虛擬客戶服務專員能以最新的資訊回答許多單純直接的客戶問題,及取代大部分客戶服務專員的「吃重」工作。企業應看看一些這類客戶專員技術來尋求以機器取代人類的創新來源,例如:體積式或全像式投影顯示(volumetric and holographic display)、自動駕駛車輛(autonomous vehicle)、 行動機器人(mobile robot)以及虛擬助理(virtual assistant)。
+ m7 q( I% s( t6 n4 O* ^+ @9 @" C
& E9 z  a  P, X( L  x3.    人類與機器協力工作+ S1 x% A5 y4 N. r
  Y  z8 M9 u; z/ J, ^+ D/ H9 G
人類和機器並非不能並存,有時讓機器和人類協助工作會是更好的選擇。新一代機器人即是為了讓它們與人類一起工作而設計。IBM的Watson機器人可替醫師進行一些基礎研究,如同研究助理般確保醫師在診斷或提供治療建議時已參考了最新的臨床實務、研究及其他資訊。人類和機器一起工作的主要效益是能同時發揮兩者之長(亦即機器的生產力與速度,以及人類的情緒智能與處理未知情況的能力)。此趨勢的代表科技包括:自動駕駛車輛、行動機器人、自然語言問答(NLQA, natural Language question and answering)以及虛擬助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發表於 2013-8-22 15:34:48 | 只看該作者
這三個能夠改變未來勞動力與人類日常生活的趨勢,需仰賴一些能夠增進機器和人類彼此了解的科技。以下三個領域正是人類與機器培養綜效關係的必要基礎: , ~5 ~6 U2 T$ F& w+ T3 d  P) I

- w, h, z$ Z7 P& ~& E4.    讓機器更了解人類及環境
% ?7 I; a2 H/ E: s" m/ _; t  H" W
2 T3 I9 y  Z6 C8 Q唯有讓機器和系統更了解人文環境以及人類本身與人類情緒才能創造效益。這樣的理解能力可造就簡單的環境感知式互動,例如:顯示一份離使用者最近地點的運作狀況報告;提高對客戶的了解,例如分析Facebook貼文來衡量消費者對新產品的反應;與客戶進行複雜的對話,例如:讓具備自然語言問答能力的虛擬助理回答客戶的詢問。今年技術發展週期報告當中代表此類能力的科技包括:生物聲學感應、智慧灰塵(smart dust)、量化自我、腦機介面、情感運算(affective computing)、生物晶片(biochip)、3D掃瞄器、自然語言問答、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tics)、行動健康監測(mobile health monitoring)、手勢操控、活動即時數據(activity stream)、生物特徵認證(biometric authentication)、地理智慧(location intelligence)以及語音辨識(speech recognition)。 6 T4 _5 h6 y3 y& c( v2 x6 B
; p  q/ i* P' E* o' U7 B0 `2 u* F0 O
5.    讓人類更了解機器
' a% r2 Z; X8 E8 n9 W* a- z. K4 O6 J6 A* Q4 C
隨著機器日益聰明,並且將更多人類的工作自動化,人類勢必要對機器感到信賴和安心。構成物聯網的科技將提供更多有關機器運作狀態和所處運作環境的資訊。例如,IBM的Watson機器人會在提供人類答案時註明「信賴度」分數,而Baxter機器人在不知該怎麼做時會在螢幕上顯示疑惑的表情。此外,MIT也一直在開發能從視覺及聽覺感應器分辨社交線索的Kismet機器人,並且還會利用臉部表情表達理解程度。此類科技對於讓人類與機器一起工作非常重要。2013年技術發展週期所收錄的此類技術有:物聯網、機器對機器通訊服務、網狀網路(mesh network):感應器與活動即時數據。
' _! r  [6 N: o/ o. R+ K" P8 ]" D/ E( ]" v; h  Z. N! }
6.讓機器與人類都變得更加聰明
2 ~/ B% @# U$ M6 v& [" {
$ n2 S' Q+ b. a1 w" K5 o9 C巨量資料、分析與認知運算方法激增將為人類提供決策支援及自動化,並且為機器提供感知能力及智慧。這些科技能讓人類和機器都變得更加聰明。自然語言問答(NLQA)技術能讓虛擬客服人員變得更好。NLQA亦能讓醫師研讀大量的醫學期刊和臨床測試報告以協助診斷某種疾病或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此類支援科技是人類和機器邁向數位未來的基礎,企業應考慮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規範分析(prescriptive analytics)、神經商業、NLQA、巨量資料、複雜事件處理、記憶體內資料庫管理系統(in-memory DBMS)、雲端運算、記憶體資料庫分析(in-memory analytics)及預測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發表於 2013-10-22 10:42:40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低價裝置帶動成長 2013年全球PC、平板和手機出貨量可望增加4.5%
) b! L& g: V1 Q& f, K% H5 X& U全年PC出貨量將衰退8.4%,但平板出貨量勁揚42.7%
% u) a9 B3 e' p# A) h. E6 o' n& ^0 p% i
【2013年10月21日】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發布最新預測,2013年全球裝置(含PC、平板和手機)出貨量合計達23.2億台/支,較2012年成長4.5%。此一市場幾乎所有裝置類型係由轉向低價產品的消費所帶動。 # }2 w) a" B' s( @/ Z  W
7 m) M$ j/ p' O" D& n4 G' M
傳統PC(含桌上型及筆電)於2013年之全球出貨量預測為3億300萬台,較2012年衰退11.2%,加計ultramobile後的整體PC市場全年下滑8.4%(參見表一)。手機的出貨量則可望增加3.7%至逾18億支。   [. k/ e% |( Y1 G

/ k9 s( v% Z5 N2 H  e) [2 L* g3 O; g平板全年的出貨量預期將成長42.7%達到1億8,400萬台。由於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在內容消費時偏好較小尺寸的產品,迫使高階平板面臨7吋系列的價格持續下跌的態勢。Gartner近期在巴西、中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和日本進行的研究證實了長期以來的假設─消費平板「小就是好」。此項調查顯示,各國目前使用中的平板平均螢幕尺寸在8.3吋至9.5吋間。受訪的21,500位消費者中,47%擁有8吋或更小尺寸的平板。
: Z9 n  o+ N! @: r# ^3 C0 b" J& s' T. }: X: x7 n9 P/ f
隨著第三個營利季即將結束,我們對於2013年市況之警示益發清晰,例如廠商逐步將其產品組合轉移至英特爾(Intel)的新處理器Bay Trail 及 Haswell,以及Windows 8.1產品開始大量生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發表於 2013-10-22 10:44:08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研究副總裁Carolina Milanesi表示,「儘管消費者會不斷地被新ultramobile的廣告轟炸,我們預期這雖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不盡然能抓住他們口袋裡的錢。延續我們去年所觀察到的趨勢,我們預期,聖誕銷售旺季都將圍繞著小尺寸平板,長期以來的聖誕佳禮─智慧型手機─則是會失去其吸引力。」
( N7 [; m+ Z- v2 p1 R
$ Q6 @4 A; n# O表一、 全球裝置出貨量(單位:千台)
/ {) }4 }5 u9 L) V) O$ |
裝置類型
: L3 r7 _. X" R

2012

2013

2014

PC(桌上型PC與筆電)8 d# E% Z" n5 C; R0 R

341,273

303,100

281,568

Ultramobile
+ K! ]/ I  r# R! n7 `: c

9,787

18,598

39,896

平板' H5 P: t( q+ g8 b# @4 u

120,203

184,431

263,229

手機
4 [- ?. g( K% G( E6 q6 j# H" o

1,746,177

1,810,304

1,905,030

總計
; ^* g8 z% v$ M, Y) J

2,217,440

2,316,433

2,489,723

資料來源:Gartner201310月)# {3 `- q8 p) `1 E

& W5 O2 l8 m3 Z/ l8 L7 q" rGartner研究總監Ranjit Atwal表示:「儘管目前的偏好仍以專門裝置為主,我們注意到結合PC功能與平板外型的二合一ultramobile,其商機與日漸增。需要在工作與娛樂間取得品衡的使用者會發現,購買和攜帶二合一裝置的優點將超越單一專門裝置所能提供的全部體驗。不受可支配所得限制的使用者,可能會以入門平板作為ultramobile的輔助裝置,而主要內容消費活動仍以ultramobile為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發表於 2013-10-22 10:44:38 | 只看該作者
手機市場將持續穩步成長,然而平均銷售價格(ASP)較高的智慧型手機,其商機將告終。市場的成長動能預期會來自於成熟市場的中階智慧型手機,以及新興市場的低階Android智慧型手機。
" m; I/ w% p- t$ s7 `  Y7 ~$ M8 u: [3 c) T
微軟(Microsoft)收購諾基亞(Nokia)未對整體預測造成影響,因為Gartner已假設諾基亞於預測期間將占有絕大部分的Windows Phone市場,來自宏達電(HTC)與三星(Samsung)等其他OEM廠商的數量極微。 3 N  I7 q5 g$ o1 }4 }9 n
& U+ s: j' j3 L0 A
Milanesi指出:「Windows Phone於智慧型手機市場面臨的挑戰仍是老問題,需要吸引更多開發者以豐富其生態系統,以及將Windows Phone塑造為一個『很酷』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此次的收購無疑會帶來諸多好處,像是通路優勢、電信商合作關係,以及對於新興市場的瞭解,然而在品牌與生態體系上未能直接受惠。」 6 y9 x/ z0 Z7 ~* T% n

( b. r2 o1 s0 }( e4 [- F2 n+ {微軟將於2014年停止支援Windows XP,預期不會衝擊裝置的銷售,如同Gartner之預測,九成的大型企業已升級至或正逐步升級至Windows 7或Windows 8。 6 T- u" K6 e2 l& b

! c4 D  W1 c! [7 }4 g0 wAndroid仍將穩居裝置作業系統(OS)的龍頭,其於全球裝置出貨量的市占率將在2013年穩步成長至38%(參見表二)。由於傳統PC銷售下滑, Windows OS的市占率在2013年將下滑4.3%,但將於2014年恢復成長,其作業系統裝置出貨量增加9.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發表於 2013-10-22 10:45:38 | 只看該作者
表二、 全球裝置作業系統出貨 (單位:千台)& l5 D0 ]' l# \, c# u# j4 U7 @! r
作業系統8 b5 T6 \' L2 F+ b0 O/ q8 u2 e

2012

2013

2014

Android; l1 `2 D% ^8 G( \* b  x7 N

505,509

879,910

1,115,289

Windows
) d  d( a0 Q6 x0 p

346,468

331,559

363,803

iOS/MacOS9 D6 u8 q2 }, p+ n8 E

212,875

271,949

338,106

RIM5 U" j- @* ?4 u  s! z$ z% q9 D

34,584

23,103

19,297

其他. u+ Y2 J; ], ]$ G( O' {% a, a, ~

1,118,004

809,912

653,228

總計
- J0 u  m2 a1 ]+ n, c* M& w

2,217,440

2,316,433

2,489,723

資料來源:Gartner201310月)# ?$ }% x6 a# ~; p5 i- N/ a9 H

" F7 P: m& Z: u& ~, }! X市場領先的科技供應商皆視穿戴式裝置為重要的商機,然而,Gartner預期,穿戴式裝置主要仍為手機的輔助裝置。至2017年,會以穿戴式裝置與平板的搭配組合完全取代手機的消費者比例仍不及1%。
- D' E# u$ K& P8 m  n5 M/ L0 x
0 V7 [7 F$ ^& d# |8 Y# c, lMilanesi表示,「穿戴式裝置要取得成功,需仰賴廠商把其他裝置的既有功能補足並強化於其使用者經驗中。其設計亦需兼具時尚與實用,最重要的是,價格必須合理。就短期而言,我們預期,消費者僅視穿戴式裝置為『可有可無』的科技產品,而非『必需品』,而智慧型手機仍為日常生活中的忠實夥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發表於 2014-3-13 07:41:44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遴選出2015和2016年十大行動科技及技能

【2014年3月12日】企業若要完全釋放行動化的所有潛能,必須掌握各式各樣的科技和技能,其中有許多是IT人員不熟悉的。Gartner副總裁Nick Jones公布Gartner所遴選出之企業於2015和2016年必備十大行動科技及技能。% }7 V; C8 W+ \$ @5 {
! u* {2 Y8 q# \, e* N
多平台/多架構應用程式開發工具2 t$ z- G9 r( t: n
大多數企業需要各種應用程式開發工具以支撐一個「三乘三」的未來,即三種關鍵平台(Android、iOS、Windows)乘上三種應用程式架構(原生、混合與行動網站)。工具的選擇會是一項複雜的取捨工作,牽涉多項技術與非技術因素(如生產力或廠商連貫性),且多數大型企業都需要一套多樣化的工具以滿足各式架構和平台。
+ r' }3 w  c5 I9 h( n- R1 f% y
$ H4 B' R  v7 g3 l( IHTML5  c% w9 o! Q' b3 _* |; w( n
HTML5不會是行動應用程式跨平台相容性的萬靈丹,係因這項技術仍不完整亦不成熟,因而帶來許多實務和安全上的風險。不過,隨著HTML5和相關開發工具的成熟,行動網站與混合式應用程式的普及率將提升。因此,儘管充滿挑戰, HTML5將會是企業提供跨平台應用程式的一項必要技術。
) M  ]) Q4 x0 @: t0 N' Y/ R4 F 1 v: J: ?$ r6 Q5 T. x, I( ?
進階行動使用者體驗設計
5 C4 t3 W) d$ a% ~3 C% }4 d知名行動App提供絕佳的使用者體驗,其背後採用各種新技術和方法論,例如:動機導向、「寧靜」的設計與「好玩」的介面。設計者亦針對行動的挑戰:如使用者專注力分散及易受打斷的特性來開發App,或是善用科技發展出新奇或令人驚豔的功能,如擴增實境。知名消費App已為使用者介面設計樹立了高標準,因此所有企業都必須學會新技能,並與新夥伴合作,才能滿足日益高漲的使用者期望。
- B+ y8 P4 A' `
! G- n" }0 w- g高精度定位能力
0 T8 \6 S& d8 T# A+ X掌握使用者所在位置且誤差在幾公尺內是提供高精度環境資訊及服務的一項關鍵能力。目前需要精確室內定位的App使用之技術包括:Wi-Fi、影像處理、超音波信號及地磁原理。2014年,Gartner預期使用最新Bluetooth Smart的無線標準會更為普及。就長期而言,智慧型照明等技術將變得重要。精確的室內定位感應加上行動App會帶來新世代極度個人化的服務和資訊。& G  B+ l' t$ M: D5 Q

' I) c' Y, ]2 K! X9 z9 ]- }0 t) I穿戴式裝置
  n. P, j7 ~1 d8 U9 C  H( q智慧型手機將成為穿戴式裝置個人區域網路的中樞,連接身體的醫療感應器、智慧珠寶、智慧手錶、顯示裝置(如Google Glass)以及各種內嵌於衣物和鞋子的感應器。這些裝置將與行動App通訊,透過全新的方式提供資訊,並帶來各式各樣的產品與服務,如:運動、健身、時尚、休閒嗜好與醫療等領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發表於 2014-3-13 07:41:50 | 只看該作者
新Wi-Fi標準
. m0 z" ?' u) ?2 B9 n+ [" o新的Wi-Fi標準,如802.11ac(第一波和第二波)、11ad、11aq及11ah都將提升Wi-Fi效能,以更加符合用途需求(如遙測技術),並讓Wi-Fi能提供新的服務。未來三年,隨著蜂巢網路分流技術逐漸普及,加上定位感應App需要更密集的無線基地台設置,企業對Wi-Fi基礎建設的需求將因更多Wi-Fi連網裝置的出現而成長。這些新標準所帶來的商機與新應用程式對效能的要求,會使許多企業必須改變或汰換其Wi-Fi基礎建設。
# t8 E, Y4 U1 Q4 _# \4 Y: O - F: Q# g. G) [9 W( f
企業行動化管理
2 h2 [& e$ m$ A# X7 k0 }3 L所謂的「企業行動化管理」(或稱EMM)意指未來多種行動化管理、資安與支援技術的演進和匯流。當中包含行動裝置管理、行動應用程式管理、應用程式封裝與容器化,以及某種程度的企業檔案同步與分享。這類工具將逐漸成熟並擴大範圍,最終將滿足各類行動化管理需求,涵蓋所有熱門的智慧型手機、平板和PC的作業系統。- o  q6 i  Y2 R1 ?1 T0 J' f$ \: j

6 p5 V. ?, Q. I$ v% u% W, x行動連網智慧型物品& q" Q/ d5 z) v
至2020年,成熟市場的一般富有家庭將擁有數百項智慧型物品,例如:LED燈泡、玩具、家電、運動器材、醫療裝置及可遙控插座等等。這些家用智慧型物品將成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一環,且大部分將可透過某種方式和某個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上的App通訊。智慧型手機和平板將扮演多項功能,包括:遙控器、顯示和分析資訊、與社交網路溝通來監控會張貼社交訊息的「物品」、支付定閱服務費用、訂購需更換的消耗品,以及更新物品韌體。
6 d; Q+ q: l' Z # B  p- b6 {& |2 S% s$ O! T
LTE和LTE-A
  e5 O) Q! z  T長期演進技術LTE和其後續版本LTE Advance(LTE-A)皆為改進頻譜利用效率的蜂巢式技術,使蜂巢式網路的理論下載速度達到1 Gbps,並可降低延遲。所有行動使用者會因更大的頻寬、更優異的效能和最新的功能而受惠,例如LTE廣播能讓電信業者提供新的服務。
! D, A) ~8 t" O' ^2 u/ G- V: H $ z+ o, @7 h* X) c( W" Q$ @) M4 [
數據分析和監控工具7 a0 J8 B7 O4 l0 \3 N, H0 e, z
行動裝置的多樣化使App的完整測試變得遙不可及,此外,行動網路與背後雲端服務所蘊涵的非確定性也可能產生難以發掘的效能瓶頸。行動數據分析與監控工具(一般稱為「應用程式效能監控」,簡稱APM)可提供這方面的協助。APM亦提供有關App行為的資訊、掌握所有裝置及作業系統的統計數據,並監控使用者行為以判斷他們目前正順利使用哪些App功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發表於 2014-4-9 12:20:46 | 只看該作者

Gartner:2013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支出下滑11.5%

【2014年4月8日】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的最終統計結果,2013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支出總額為338億美元,較2012年下滑11.5%。晶圓級製造設備需求表現優於市場,尤以微影(lithography)及相關製程為強,反觀後端製造領域則表現遠不如平均值。
( _% V6 g) k1 y9 `! S/ V( x0 ~7 W. _
Gartner副總裁Klaus-Dieter Rinnen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資本支出相形失色且集中於少數幾家領導廠商。記憶體相關支出在該年當中的復甦仍不足以抗衡設備銷售業績的下滑。儘管晶圓廠投資增加,但邏輯相關支出卻形成一股抵消力量。因而使得製造設備銷售業績呈現緩慢而線性的季成長,即便第四季銷售量爆增亦不足以逆轉連續第二年負成長。」 / I; @( Q/ P8 f. O
1 L4 O5 L' {: B% Z2 b
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憑著沈積(deposition)及蝕刻(etch)領域的相對優勢守住龍頭寶座(參見表一)。而艾司摩爾(ASML)則靠著微影方面的相對優勢(儘管極紫外光[EUV]領域的業績有限)維持在第二名。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因為蝕刻和沈積的強勁表現晉升至第三名。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則和其他總部設於日本的企業一樣,受到日圓對美元匯率大幅下滑的衝擊,以及客戶採購模式不利的因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發表於 2014-4-9 12:21: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k02561 於 2014-4-9 12:22 PM 編輯 5 ~1 S, R' w; V6 A# s1 ^' @& _* {

& B5 p  V8 e# B, P+ \9 C/ j  q表一、 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製造設備廠營收排名初步統計結果(單位:百萬美元)
, V( r( c) O) \( _
2013排名
5 W$ v( b& K& y8 a5 i  m
2012
# Z/ u; C" J' Y8 W& W
排名% v0 c; \1 R: X" i3 E' ]9 P3 C

廠商

2013

營收

2013

市占率(%)

2012

營收

2012-2013

年成長率(%)

1
/ m/ O* {& o; ^" M4 i: w! l) s& x
11 {. C# d: [0 `& R4 s' W0 r

應用材料公司

5,460.1

16.2

5,513.4

-1.0

2
3 }- I3 _/ V2 x3 s3 q5 r
2/ N( Q' d5 n# `

艾司摩爾ASML

5,302.8

15.7

4,887.5

8.5

3- L, I/ s5 V* T  g- g7 t" G
4+ n: w5 \0 B- f7 U

科林研發

Lam Research

3,163.4

9.4

2,805.7

12.7

4
  u. ?( s' I3 s4 W& s
3
& ?* f/ w- k$ s: R& @5 ?/ W

東京威力科創

3,057.1

9.1

4,219.0

-27.5

5
0 ?  K' t1 I! [1 m
5
" {. G# T+ y" C, y

科磊KLA-Tencor

2,163.4

6.4

2,463.5

-12.2

6
: z  k; s1 w% E9 A8 u
67 m7 V  y/ {0 K9 o

Dainippon Screen

1,222.7

3.6

1,483.6

-17.6

7: M0 M% O* c) ?
8+ r. E  h- r8 \2 s0 d

日立先端科技

862.0

2.6

1,137.7

-24.2

8- D1 k8 d; L! T3 S1 _
7
( g, e: l2 |/ i' n& `( l

愛德萬Advantest

844.8

2.5

1,423.4

-40.6

9
8 q% f( G' U% r
114 g* ^. e# F6 M" m5 P

泰瑞達

822.0

2.4

917.6

-10.4

100 Z& P8 Q4 R; b% q6 \
91 @  e7 O3 {1 Y% f& V) g

Nikon

636.3

1.9

1,006.8

-36.8

  [" ]" j6 d2 ]" X2 }
0 P- Y6 B% L. s5 T1 o. o2 a) \2 D

其他

10,243.5

30.3

12,296.1

-16.7

+ y$ {8 e$ w/ }
9 u1 \! R  E0 ~) O- E4 F

總計

33,778.0

100.0

38,154.2

-11.5

資料來源:Gartner 20144月)

. i3 }! _' z) e% a, K  S% B+ @  y! Q

Rinnen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大廠商的市占率更進一步成長到70%,反觀2012年為68%。前五大廠商即占了將近全部市場的57%,較去年成長五個百分點。這些大廠的進展象徵小廠在競爭當中失利,同時也意味著設備市場越來越依賴少數幾家廠商。」

6 k6 x0 M. f# k: z

2013年,晶圓級製造的表現優於市場,在乾式蝕刻、微影、製程自動化以及沈積方面顯得相對強勁。支出選擇性集中於升級與採購最新技術,產能增加很少。邏輯支出則集中於20奈米/14奈米製程的準備。僅少數子領域出現成長,最明顯的是微影領域的步進機(stepper)、非管式(nontube)化學氣相沈積法(CVD)、導體蝕刻(conductor etch)、快速熱處理與熱爐,以及某些製程控制領域(如晶圓檢測、瑕疵審核與分類)。

, ?0 N) v9 z% e- }2 e

在後端製程領域,所有主要類別皆呈大幅衰退。2013年第四季尤為遲緩,因為主要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SATS)大廠皆因市場不確定性而推延訂單。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5 05:28 PM , Processed in 0.1430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