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4449|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新研發] 學習諾貝爾獎得主精神,就是充份發揮我也創作的想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10-30 17:51: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向諾貝爾得主致敬 成大首場解析諾貝爾系列講座30日引爆  斯華齡教授認為學習諾貝爾獎得主精神,就是充份發揮我也創作的想法
# b# e" w1 E8 {/ g, ?, j9 G, H1 l  ^* ^/ j" ^/ s3 ?7 ~
(20071030 16:32:29台南訊)向諾貝爾得主致敬,向國際級大師學習,國立成功大學研發處及成大創新卓越研究中心舉辦的「解析2007諾貝爾系列講座」,首場講座於昨(30)日下午3時至5時,在成大成功校區資訊大樓格致廳登場,成大物理系特聘教授、也是成大副研發長黃榮俊、成大講座教授斯華齡以及成大物理系四年級彭子薰、成大物理系四年級李家豪二位學生代表,針對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法國物理學家亞伯.佛特(Albert Fert)和德國物理學家彼得.葛倫伯格(Peter Gruenberg)深入對談,領略諾貝爾級大師的學識風華。斯華齡教授在會中提出改良版的「我也創作」(Creative Me-Too)取代「我也做」的想法,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W5 O4 e+ E. Y% P6 H% o  J, @
  k* M) I& {, d 成大特聘教授斯華齡昨日以「2007年諾貝爾獎的觀後感:終身學習『我也做』與『我也創作』」為講題發表演說,他指出,傳統的「我也做」商業策略的想法已創造了全世界無數的經濟奇蹟,於是我提出改良版的「我也創作」(Creative Me-Too)的想法,強調在教育中能加入創意和創新,才可支持台灣矽島的科技奇蹟,再造另一波的經濟奇蹟。; `6 V5 I6 ?9 T" O& i
# o/ Y- C! c& j/ x$ X: g+ I, r
 斯華齡教授指出,過去「我也做」的想法已創造了全世界無數的經濟奇蹟。在傳統的「我也做商業策略」其實已頗具創造力和成果。它立基於更便宜、更快、更好的原則上。它得佔別人的便宜、先到先贏、攻破別人的市場,並建築柵欄來防止競爭者入侵。然而,這種「我也做」的方法仍有其缺點,也就是它無法回答所有的問題,因為它的特性就是跟隨,而跟隨者很難變成領導者。因此,之後要問的是「接下來呢?」
  e: S! W9 W7 w* v( e( h5 K3 c. L9 f! {' f
 斯華齡教授表示,「我也創作」(Creative Me-Too)也許一個改良版的想法。他說,「我也創作」所強調的是創意和創新教育,在諾貝爾獎這塊最有創意的榮耀國度裡,「我也創作」的精神也沒有例外,舉例來說,在博弈論(Game Theory)的延伸領域就有三人獲獎,分別是約翰納什(John Nash),他的故事「美麗心靈」被好萊塢搬上美國大螢幕,他將約翰憑諾曼(John von Neumann)的雙人棋賽零合賽局理論延伸,運用在男女交往的非零合賽局理論上,最終在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論文是最短的一篇之一。約翰納什描述出了正實邊緣的凸多邊形的幾何學,每一邊代表著每位獨立玩家的各種可能動作。這種多位玩家的局面,形成一種正實多邊的外殼,在任何一個子空間裡,一定有一個局部正切表面,例如一個局部的均勢一定總是存在,而這就是我們的世界中自由企業理論的穩定基礎。' Z( r6 V0 h( b% w0 ^1 t' ?
, P; j; y" |, F9 E( G
 斯華齡教授強調,「我也創作」有三個步驟:步驟一:加強個人直覺式的看法:發展一個人對他人創意的大膽見解,僅管它有時可能是錯的,但能啟發令人興奮的思維才是關鍵。步驟二:把錯誤嘗試系統化,運用其見解到他們自己研究的運用領域,並且步驟三:在證明該見解有效後,必須要運用清晰的推論做通盤的思考,把未來的需求視覺化,至少在自己的領域要能想到幾年後。
4 f  b0 B! p( |% k& }1 k3 l8 E4 U: x  p( H' {, q* u! p
 至於如何將這三個步驟做好,斯華齡教授提供以下的方法,即強調運用在自己的領域,可以避免落入判斷錯誤的陷井,但這「自己的」可指整個團隊,或整個跨學門的領域。再者是一個聰明且有效率的認真的方法,用兩本筆記本,一本記自己的心得,另一本當作終生學習筆記,和三個強弱危機綜合分析法的問題。 接著為了要實行終生都能極積和主動思考的學習態度,每年六次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應該深入了解。- A: c* y* [% I
 斯華齡教授認為諾貝爾獎雖是針對個人所頒的獎,但它也反應出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實力。他說,為何歐洲人得到的資源如此有限,僅佔其國民生產毛額不到2%,相對於美國資源佔其國民生產毛額3-4%,但歐洲的學術產能卻如此輝煌?歐洲人到底做了什麼和美國人不一樣的事呢?最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思想的自由,另一個是它們的教育強調了像「我也有創作」的精神。 : i# j: E# m; q1 G# n" u
1 x0 @" Y$ W" F0 {+ ]% w
 斯華齡教授進一步說明,歐洲的科學傳統起源,可追溯到許多劃時代的科學思想大師,例如牛頓(1642-1727)和伽利略(1564-1642),或可回溯到文藝復興初期,甚至更多世紀以前,還有其他創意十足的想法都起源於歐洲。比較同期的歐洲和中國的創意文明,可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在牛頓出生兩年後,伽利略過世時(1642),文藝復興運動正在歐洲啟迪許多人的想法,而中國史上最專制的時代-秦朝,也正開啟新頁。秦朝統一了中國,壓抑言論,焚書,並花大量的時間,不是去教育年輕學子,而是讓他們去修築全世界最大的實體牆-萬里長城,為了要抵禦來自北方和西方的外患(最後證明此舉不可行的,因為敵人就直接從大門走了進來)。同時,此牆隔絕了中國與外界的思想交流,發生在此時更顯不幸,因為此時西方文化剛好在文藝復興運動的推波助瀾下,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脫胎換骨。 8 n3 R- a, x! B& W# _% O2 T
8 E  F- m7 n  e: l; L) ^. ^& u
 另一方面,西方如此的思想自由風氣,已培養出一種文化,使得大家也都學會自省,許多歐洲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常會在一些公開場合自問,為何當時年輕一輩的創意反而不如他們?他們不如我們聰明嗎?我們沒有正確地教導他們嗎?最後他們決定原因應該就是教育不得其法的結果。
  L4 \. R+ H5 a# O
# o' x" G3 n1 i( N8 ^ 而歸結出教育不得其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隨著時間演進,我們已灌輸了太多的知識在學生身上,除了古典的科學和技術,還有現在量子科學,甚至生命科學等。當一間公司、大學或政府要顧用一個人,他們都會期望這些畢業生知道更多,使得他們的錢能花得有價值,例如跨三個領域(古典、現代和生命科學或其他)的字眼「跨領域教育」便應運而生。 5 n; L" A" U0 P# H

* H/ ?) h- h, N 斯華齡教授表示,雖然跨領域教育的原意沒錯,但是大學訓練的時間還是一樣的,此時教學品質和原創性就有可能被犠牲。因此,知識的萃取、濃縮和整合,能減少其原理規則和精簡方法論的能力,就成為一個好教師不可或缺的條件。像簡化教學這樣重要的概念,在歐洲似乎漸漸成為傳統,就像愛因斯坦也曾努力找尋一套能涵蓋所有的物理理論終極理論,這一點是值得大家深思。
0 P, H8 B/ _7 K3 c) P: `$ K$ k$ {
 他指出,又如荷蘭大師烏侖貝克(George Uhlenbeck)(亦為吳大猷的論文導師),他用荷蘭皇家的學徒制教導學生,少用多元現象論的教學規則,多用整合式的方法論,學習更多的基本原理。每次在教導所有學門的學生時,都結合創意、創新和創業精神,該方法可用今日的一種說法總結,即「我也創作」。
' W3 e7 |+ y6 t& K+ l/ ?2 u1 k  t* R- ]' d  o2 `& b
圖一:成大解析2007諾貝爾系列講座,首場由成大特聘教授斯華齡主講「2007年諾貝爾獎的觀後感:終身學習『我也做』與『我也創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7-10-31 09:45:02 | 只看該作者
由於在灌輸知識的教育體系薰陶下, "我也創作"難度門檻提高5 L1 G  _0 G. H* q, v) H/ f
需要數十年來轉變
2 G& w4 E7 U) D* \6 `4 m但現在的教育體系仍在灌輸知識
3#
發表於 2010-4-1 07:58:19 | 只看該作者

好的工程師同時能「專精於理論、設計、創新和美學」?

尬iPad 華碩推兩款平板電腦 9 q) |$ S! C5 D8 \7 n
聯合新聞網 - ‎4小時之前‎3 U" W- n$ ]3 M! s( e
( S+ k. Y; Z# M  t5 q
施崇棠說:「華碩的文化源自於重視基礎和成果的工程師精神,但好的工程師也必須專精於理論、設計、創新和美學。」 許多分析師看好華碩的前景,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電腦研究部經理辛姆說:「他們做得出有價值的產品,也在探索利潤較高且功能更先進的產品。 ...
4#
發表於 2014-2-17 14:20:05 | 只看該作者

諾貝爾獎與中國人 Q&A

問:有沒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9 e" \5 f! B3 l/ q9 q( j
答:有,但他們都拿著外國國籍。(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賽珍珠、錢永健): c: m$ Z" P# R! B. X

' j7 Q4 ]" U$ F8 P. ^8 e" v2 k+ H問:有沒有中國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1 r: F# K( z5 i: H
答:有,但他們都是中華民國的公民。(李政道、楊振寧)2 Z$ i4 b! \- L( H! T
2 a  ?; c6 v& g8 p9 }& Q1 O
問:有沒有新中國的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
' ~/ h9 Y0 x  G/ S# a8 q答:有,但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高行健)3 r& U# F9 R- O4 W
$ W; v' T: z( w8 A' k9 q$ h% n4 K
問:有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新中國公民獲得諾貝爾獎?0 U6 |$ Y, O2 M2 i, q3 t
答:有,但是我們不承認他是中國公民。(達賴)4 V) H' f  }# f7 \( u8 W! b
# q0 `7 Y* o4 b: X$ X, |5 Z/ O
問:有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國家也承認他是新中國公民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P- ^6 N" _" \7 |
答:有,但他在新中國的監獄裡。(劉曉波)
5#
發表於 2014-3-4 09:41:37 | 只看該作者

校際合作 共創雙贏 榮獲2014國際科展一等獎

(20140303 17:35:30)國立屏東高工化工科主任王美惠老師指導三年級學生范文陸同學,以「本土性微藻結合廢水處理之生質柴油產製 Local Microalgae Integrated Wastewater to Make Biodiesel Production」為題,參加2014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從21國434位學生、14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大會評審一致肯定,獲得工程類科一等獎的最高榮譽,且是7件一等獎中,唯一1件職業學校的得獎作品,展現卓越的教學成果。5 m4 ]; H' ~2 y( _& m

2 I& @! |9 X& J3 u; k3 X為符合綠色能源理念,研究過程中,由大仁科大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系-陳振正教授研究團隊的鼎力相助,利用科際整合的模式借用完整且優質的研究設備協助研究。范文陸同學在科主任王美惠老師指導下,設計出三階段的實驗步驟:首先進行特定地區的淡水微藻採樣,經過藻細胞染色、純化技術,篩選出頂棘藻 Chodatella sp. 為研究對象,第二階段設計不同曝氣量及不同LED燈之佈光面積進行藻類培養比較,再以部分因素法決定微藻培養最佳化條件;第三階段設計LED光生物反應器培養微藻,探討其可行性及微藻降解畜牧廢水營養鹽之能力。$ _% I  R4 P& _4 h
6 j, E& J6 u6 p, j! W
這是一個大手攜小手,校際合作共創雙贏的最佳典範。1 }  J5 X3 F" x0 m( s+ h% J

; n4 _, `% m6 Q1 o訊息來源:大仁科技大學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5 07:12 PM , Processed in 0.1185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