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3450|回復: 1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1/27 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10-24 13:1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球車載資通訊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為何?那些創新服務與應用將成為主導消費者需求的主要應用?那些加值型應用又是最具發展商機的創新服務?資策會MIC執行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即將於11月27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年度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後金融海嘯時代兩岸經濟與產業發展」為主軸,邀集ITIS資深產業分析師及各界知名產業專家與會,共同回顧與展望全球及兩岸的利基產業。2 ^: K  `9 Q' L' c$ S  T2 l$ {
0 ]# A* a+ z- U+ s
此次ITIS研討會將由資策會MIC副主任洪春暉、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總幹事羅懷家、資策會新興智慧技術研究所資深顧問李志霄等專家,聚焦探討全球與兩岸車載資通訊市場,分別規劃「全球車載資通訊市場發展趨勢」、「中國車載資通訊市場商機探索」、「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契機探討」等議題,聚焦探討全球主要國家的車載資通訊發展及潛在市場機會,並對於中國車載資通訊市場現況與展望進行探討,再更進一步探討兩岸車載產業狀況與國內產官學發展規劃的合作機會與發展模式。/ ^2 ^( Z2 W: D, H, O! ^; S
# j, X7 a) `" e
根據資策會MIC的統計分析,中國大陸車用電子市場規模,預估2009年銷售額約為1,850億人民幣,成長率為31.7%。預期至2011年的銷售額將達到2,942億人民幣,成長率為25.3%。中國大陸的車用電子產品應用結構,目前以動力控制系統(29.5%)為主要應用產品,2008年市場規模為414億人民幣、其次為底盤控制系統(27.9%),2008年市場規模為392億人民幣、車身電子與防盗系統(22.8%),2008年市場規模為320億人民幣、車載電子(19.8%),2008年市場規模為278億人民幣。
% N# {, ^3 Z8 y& p- n/ c+ \7 {5 f* Y7 U5 _) [5 Y( j3 V4 O$ f
本次研討會擬從全球車載資通訊市場環境變化切入探討,再聚焦於探索中國車載資通訊市場商機,最後比較兩岸互動合作契機,具體觀察我國企業在車載資通訊應用市場的拓展能量。期望藉由聚焦式的互動探討,提供國內產業不同的創新發展思維,如何將車載資通訊電子產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以開創新興應用服務,搶先佔據全球景氣逐漸復甦後的首波全球及兩岸商業契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09-11-25 11:56:45 | 只看該作者

後金融海嘯時代兩岸經濟與產業發展新展望

(台北訊)金融海嘯過後,全球與兩岸經貿環境均呈現重大變化,我國產業如何掌握變遷契機,是產業界關注的議題,為協助業者擬定相關策略,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從今日(25日)起,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為期三日的「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經濟部技術處吳明機處長於開幕式中致詞表示,「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是以「後金融海嘯時代兩岸經濟與產業發展」為主軸,「兩岸利基產業之回顧與展望」為議題進行研討。研討內容著重在兩岸搭橋合作的議題,將從全球產業發展與競合關係、技術與研發能量分析、以及市場需求與產業結構的改變,展望兩岸利基產業發展趨勢,同時會進一步探討兩岸在全球供應鏈、品牌及通路之互補策略及合作契機,以提台灣廠商在兩岸利基產業中,可以共同開發全球市場的新商機與新格局。
& z- n, o, m$ p4 p. ~. H5 W# V, x: O/ i. Z4 @
為協助台灣廠商瞭解產業全貌、即時掌握瞬息變化技術發展動態、產業趨勢及發展契機,經濟部技術處長期推動ITIS計畫,進行產業、技術、產品、市場、廠商之現況與趨勢研究,ITIS計畫以服務業界為主,近年來並轉型以引領中小企業發展為方向,建構跨領域的產業知識服務網絡,今年也藉由與公協會、民間智庫合辦研討會或產業分享會的方式,提供中小企業更多元的產業資訊,促進產業知識的擴散與交流,未來ITIS計畫將加強產業界關切的兩岸議題、產業群聚等研究,以服務我國廠商。
9 E# M0 ]6 o" G$ q, b
" H1 L7 r$ a8 @0 b( o  [) K7 R今日上午首先登場的是「後金融海嘯時代兩岸經濟與產業發展新展望」場次,由台經院楊家彥所長分析2009-2010國內外總體經濟與重大焦點課題,台經院ITIS計畫李慧萍專案經理探討2009-2010中國大陸總體經濟走勢與焦點課題。
3#
發表於 2009-11-25 11:57:15 | 只看該作者
2009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景氣預測已大致塵埃落定。根據IMF、OECD、EIU等知名國際組織的預測,美國今年經濟成長表現大約落在-2%∼-3%之間,歐洲約-4%∼-5%之間,日本約-6%∼-7%之間,唯有中國大陸保持正成長,約莫在8%左右。後金融海嘯的全球經濟如何復甦?由於美國仍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美國經濟何時好轉便成為一項重要參考指標。台經院楊家彥所長表示,在美國GDP的組成中,民間消費就佔了7成比例,在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市景氣無法快速復甦的限制下,若欲回復或超越其2008年的經濟水準,最樂觀的估計,也要至2011年,較保守的看法則認為2012年的可能性較大。換句話說,未來數年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將呈現溫和的U型復甦型態。至於歐盟與日本的復甦腳步,恐怕更遜於美國。
6 |  o( _4 f  e7 g! p+ c
; g9 W& I8 y1 C5 ~9 ^就國內經濟而言,根據主計處預測,200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約在-4%左右,而2010年則暫時預測為近4%。造成我國經濟呈現有史以來最嚴重衰退的主因在於出口大幅下滑,導致廠商裁員、員工無薪休假,造成國內消費隨之疲軟,而企業投資亦大幅縮減,致使進口需求亦大幅下降,反而造成經濟嚴重衰退下貿易順差再創高峰的弔詭現象。
4#
發表於 2009-11-25 11:57:32 | 只看該作者
就台幣匯率而言,目前升值和貶值兩股力量相互拉鋸。貶值因素在於台灣許多行業的復甦有賴出口回溫,而台幣趨貶有利出口。反之,升值因素在於兩岸題材方興未艾,包括MOU的簽訂、ECFA的談判等,造成國際熱錢湧入。兩股力量交互作用的結果將使台幣未來走勢上下波動難以避免。目前國內利率水準在超額流動性偏高的情形下維持低檔。研判今年年底或2010年初,我國超額流動性將告終,而按過往經驗,超額流動性消失後一年左右市場利率會開始上揚,故推測2010年底或2011年初,國內市場利率將開始走揚。; \9 M8 f+ Q7 b2 T3 L% \

2 o# \- {# d; J8 Y; l5 b3 G2 _另外,中國為因應全球金融海嘯造成的衝擊,自去年底就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即是高達人民幣4兆的振興經濟擴大內需政策,在貨幣政策方面,自2008年9月16日利率調整轉向以來,中國人行央行在短短三個月內連續四次降息,降息幅度高達1.89個百分點,力度之大為歷來罕見。中國強而有力的財政政策與寬鬆的貨幣政策,有效拉抬了投資與消費,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9年第三季中國GDP成長率為8.9%,累計前三季GDP成長率為7.7%,較上半年高出0.6個百分點。台經院ITIS計畫李慧萍專案經理指出,根據IMF在10月底發表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中國2009年與2010年經濟成長率分別可達到8.5%及9%,其餘各主要預測機構也都預期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可達到8%以上,中國「保八」目標應可順利達陣。
5#
發表於 2009-11-25 11:57:46 | 只看該作者
強有力的刺激經濟政策使得中國領先全球成為首先復甦的國家,然而中國為提振經濟所下的猛藥,對中國經濟帶來了不確定的風險。中國創造極寬鬆的貨幣環境,支撐實體經濟的復甦,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資料,2009年9月底M1與M2增速分別為29.5%及29.3%,M1和M2已經分別連續3個月和7個月在25%增速以上運行,而今年以來,貸款持續大量投放。前9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67萬億元,較2008年同期增加5.19兆人民幣,其中9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167億元,遠高於官方預定目標。在復甦前景不明的情況下,資金並未流向實體經濟,反而轉進資產市場,使得中國房股市價格持續高漲,不過目前資產市場尚未出現嚴重的泡沫,預期中國資產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6 G. D# q* H: e$ u+ r% [( E; L( t5 W6 J  L1 t, x* H2 |. F
金融海嘯發生後,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為配合中央擴大內需政策,爭相投入資源至相關產業,不僅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盲目擴張,原本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如風電、多晶矽等新興產業,在重複投資的情況下,反而變成產能過剩的產業。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復甦前景未明使得民間企業投資意願低落,因而轉向投資房地產部門,也將造成房地產市場產能過剩疑慮。中國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然而在外需強勁的情況下,產能過剩的問題並未進一步凸顯。未來全球經濟復甦的腳步,將決定產能過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若需求能有效提振,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可望獲得紓解。
6#
發表於 2009-11-25 11:58:37 | 只看該作者

兩岸LED照明產業回顧與展望

(台北訊)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將在11月25日至27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今日(25日)上午進行的是「兩岸LED照明產業回顧與展望」場次,由晶元光電范進雍特助主講兩岸LED產業發展與競合;璨圓光電簡玉美特助探討大陸LED路燈市場與商機。另外,工研院IEK ITIS計畫林志勳組長則針對中國大陸LED產業與市場發展進行分析。
8 I# L' R* Q. P! C0 i- E' L' ^+ o1 {3 H
我國LED產業發展至今已近30年,由於LED下游封裝技術與資金障礙較低,自1973年我國便進入此領域發展,主要技術源自於美商德儀公司技術擴散。1980年代,我國產業價值鏈發展進一步擴展至晶粒製程。1990年代,透過技術擴散,及自美國歸回海外學人投入,台灣LED產業開始轉向上游磊晶製程發展。2001年更藉由本身技術能力提高,以及擴展韓國市場,成功跨足GaN系LED市場。經歷近30年發展,除了在上游部分原物料供應能力弱外,我國LED產業已建構出相當完整價值鏈,在全球產業競爭中也扮演全球第二大供應國角色。
7#
發表於 2009-11-25 11:58:42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大陸對於LED產業發展,以2003年作為分水嶺。2003年以前,大陸對於LED產業發展關注較低,主要是透過863計畫,對於相關技術開發給予研發經費補助,估計在十五計畫期間,對於LED產業透過直接或間接補助,約在人民幣4.8億元左右。2003年後,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對於能源需求高漲,中國大陸官方期望藉由高效率LED照明,來解決當前甚至於未來持續發生之電力不足危機,因此對於LED產業發展態度轉變。雖然中國大陸在LED發展落後台灣,但由於腹地廣大,人口眾多,已成為全球主要LED應用市場。$ D" j9 D! [6 z# n3 c

; G% @+ P; W( {3 i; V因此,兩岸LED產業目前可以說是合作多於競爭,但隨著該地產業成長,兩岸間的競合關係短期內將產生明顯改變。至於兩岸LED產業要如何合作才能達到雙贏局面,工研院IEK ITIS計畫林志勳組長表示,兩岸LED產業若能透過合作,有效整合兩岸在人力、原料、技術等生產要素優勢,配合龐大潛在市場規模,不僅將有助於台灣產業掌握龐大的大陸市場商機,更可合作建立產品標準,擴展國際市場。% t+ j0 c6 f8 j
' D& j" c7 k/ H
應用端方面,中國大陸LED路燈市場為眾所矚目之一,中國大陸在2007年左右投入LED路燈建置,發展時間相對美國、日本等國家較晚,但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對於政策主導性與執行力高,以致於其在LED路燈發展上,越過小區域和產品示範測試階段,直接進入大區域路燈LED化工程,產業發展後來居上。
8#
發表於 2009-11-26 15:45:41 | 只看該作者

兩岸資通訊產業回顧與展望

(台北訊)經濟部技術處ITIS將在11月25日至27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今日(26日)上午舉辦的是「兩岸資通訊產業回顧與展望」場次,由工研院IEK ITIS計畫鍾俊元組長及王英裕經理,分別探討兩岸顯示器產業、兩岸通信產業的發展與合作機會。另外,拓墣產業研究所楊勝帆副所長從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看台灣ICT產業商機,DIGITIMES簡佩萍資深產業分析師則從山寨化成功關鍵因素談台廠勝出策略。
" g7 E+ L. |, _+ r3 i/ R! b$ ~! T: c, {# P$ A; p( |" @
全球金融風暴後,全球終端產品市場需求一夕蒸發,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再次面臨十年來險峻挑戰,主要歸因於台灣欠缺廣大內需市場,過去倚賴日韓品牌代工客戶比重太高,當次貸危機來襲時,便造成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營收與營利嚴重衰退,對充分倚賴出口之我國面板產業形成重大衝擊,如何掌握新興市場、提高產品出海口、調整客戶組合,將是我國廠商未來之最大挑戰。$ l, E% K% V, D& W

5 K& H& X0 Q8 M- u& ~7 [工研院IEK ITIS計畫鍾俊元組長表示,由於美歐市場趨於飽和,全球電視品牌莫不寄望快速成長之中國大陸市場,但由於大陸彩電產業缺乏自主液晶面板技術,市占率備受韓日品牌鯨吞蠶食,液晶產業已成為大陸亟欲發展之戰略產業;近期中國政府積極利用政策工具來擴大內需、產業轉型及振興經濟,試圖以市場換技術策略,引進海外液晶面板技術,以填補液晶產業鏈缺口,此提供海峽兩岸互補合作最佳機會。
6 t! ^9 |' e/ h: y" C8 `" Z% Q' k- X1 V
面對中國大陸新興市場崛起,韓日競爭對手無不磨拳霍霍,積極布局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將由「世界工廠」逐漸轉變為「世界市場」,這勢必帶來龐大的市場商機。
9#
發表於 2009-11-26 15:46:00 | 只看該作者
自08年9月兩岸搭橋計畫啟動後,過去這一年來,兩岸通訊產業除了進行多次的交流互訪,今年8月全球最大的電信營運商--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更親自訪台,與台灣許多廠商進行合作洽談,不僅讓兩岸通訊產業有更進一步的交流,更為國內業者帶來新一波的商機。" A. W6 T4 R0 V' Y5 a$ T
/ i( j) j" O% g* l
工研院IEK ITIS計畫王英裕經理指出,從市場面來看,2008年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總用戶數已達6億戶,行動電話銷售量亦達1.8億支;預計2009年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用戶數將突破7億戶,行動電話銷售更將達2億支左右。不但是全球最大的單一用戶市場,同時也是最大的單一手機市場。在歐美市場飽和,以及金融海嘯持續影響全球消費市場之際,中國大陸市場的穩定成長,無疑是台灣通訊產業未來向上提升的主要動力。+ r2 I6 C# T3 |5 S+ i

" t& f! l7 e) [, Z在此同時,中國大陸為了建立自主通訊產業與市場,以及推動城市信息化等工作,TD標準(包括TD-SCDMA、TD-HSPA、到TD-LTE)的商用化與市場拓展,以及無線城市的建置,一方面帶動了中國大陸通訊基礎網路與應用的普及,另一方面更將帶來龐大的市場商機。9 f8 l5 O" `' d
0 e. i1 V3 o2 O8 I
隨著中國政府4兆元擴大內需政策啟動,以及「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十大產業振興規畫」等計畫的推行,對今年有失速之虞的中國經濟發揮了振衰功能,而中國內需消費市場將是引領復甦的重要關鍵。台灣廠商在中國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下,應緊抓機會尋求適切切入點,透過兩岸協商及合作平台,發揮兩岸分工互補機制,不僅在代工和零組件採購方面能大展所長,更應將中國內需市場視為台灣品牌進軍的練兵所在。
10#
發表於 2009-11-26 15:46:26 | 只看該作者
拓墣產業研究所楊勝帆副所長認為,3G、LCD TV、NB/Netbook、LED及汽車電子將是中國IT產業的五大亮點,雖然受金融風暴衝擊,但憑藉深厚的內需實力與政府動作龐大的支援,中國猛獅東起的產業推力,也讓商機春燕西來,為台灣帶來好消息。
) G0 I2 S- d7 Q# }# w3 {# u- [0 n% [; `3 k: V2 Z4 N0 p2 g* m, a9 p# ]
此外,「家電下鄉」政策,打開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民家電擁有率、提升消費結構及生活水平,才是此政策最終目的。為期數年的「家電下鄉」只是催化劑,讓農民懂得使用、樂於使用、進而習慣使用,以開拓另一個全新的廣大市場,未來的開拓和耕耘仍需很長時間。台灣企業應將目光由短期的家電下鄉,放到更長遠的中國農村市場開拓經營;藉由此次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的「開門」動作,瞭解農村市場需求特性,開發出更具該市場競爭力之商品。並乘著家電下鄉浪潮,增加產品曝光度,儘早卡位中國三、四級市場,為未來市場開放做好萬全準備。
0 R3 J, I% a) F0 R
- [/ a' d5 h4 W; p5 _0 s0 }+ z$ O山寨產業發展多時,直到以手機為目標後大放異彩,進而增強山寨產業鏈將營運模式延伸至其他ICT產品的信心,但面對ICT產品不同的產業特性,山寨化成功機率自然大不相同。山寨手機的成功,可說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兼具,但以此標準審視,Netbook、NB與LCD TV山寨化都將有一定難度,發展效益將難樂觀看待,3G手機也是如此。
11#
發表於 2009-11-26 15:46:37 | 只看該作者
就產品特性來看,LCD TV雖可透過電視板卡快速完成產品的開發,但在體積的限制下,其流通成本高,不利小規模經營的山寨廠商發展。Netbook體積雖然不若LCD TV龐大,但也不像手機般,通路商只要到一趟深圳即可帶回可觀數量,造成流通成本較高。至於3G手機,因整合軟體與服務的需求日增,亦非單一整合性解決方案即可完成產品開發設計。
* v' n* j! w& d' r, y
! W  `2 X: \2 Q. g5 ]( C手機與Netbook是台灣ODM/EMS業者相對可發揮之處,市場並具潛在機會可發展。在運作思維上,台灣ODM/EMS應可從聯發科於山寨手機產業崛起的策略定位獲得啟示,亦即聯發科不僅是提供半導體產品,而是提供界定好的產品定義,提供完整解決方案自我定位,讓為數眾多的山寨廠商扮演好猶如其市場開發的角色,進而加快市場發展。
6 `+ k* b" U# A
! E4 S6 a( B* r, x而已經與國際品牌建立長久ODM/EMS合作關係的台廠,雖仍具有產品定義功能,但深化與介入程度不若聯發科,而值此3G應用服務啟動之際,台灣ODM/EMS應更有機會從整合性服務提供山寨伙伴更具附加價值的服務。其中,手機方面,短期台廠可運用製造優勢,著墨於2G手機的EMS業務,長期則應強調技術與服務整合能力,以3G手機搶進大陸山寨手機市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5 04:19 AM , Processed in 0.1305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