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4099|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前進智慧手持裝置產業: 科技部「智慧感知與雲端服務產學聯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0-27 10:30: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z5 s3 X3 E3 Q7 m聯盟重點推動技術項目。
% ]3 f! j- E) a% N0 b* D
8 N* `; ]/ }( t2 t(20141027 09:42:04)科技部「智慧感知與雲端服務產學聯盟」由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郭耀煌教授擔任總主持人,協同成大資工、成大電機、高應大電子、崑山科大資工和真理大學資工系等多位教授組成之研究技術團隊,以成功大學數位生活科技研發中心(CREDIT Center)為運作主體,重點推廣之技術項目包括:雲端運算系統技術、智慧分析技術、智慧感知系統技術、和提供智慧感知雲端服務技術。
0 Z' s4 R& W( r1 e( P! X9 L: ~& N' `& a
產業輔導實績) v7 O* r5 ~$ J2 c% ^
此聯盟從2014年3月開始運作,至2014年9月已吸引華碩雲端、鴻越資訊、聯合報系、三好農業、亞梭傢俬、力伽實業等各領域力圖創新的企業加入會員。在智慧感知雲端服務方面,由於此產業尚有缺口,聯盟正輔導學界為主的「苒苒生活創業團隊」新創公司,並入圍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2#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7 10:31:16 | 只看該作者
1 m5 e# s- Z# P' w9 ~5 w3 u* ^
郭耀煌教授和科技部「智慧感知與雲端服務產學聯盟」部份成員。9 m/ \" y  A& w9 y6 |' y: I. C1 f7 }

! q: h5 k+ O7 [: Z5 ~聯盟已輔導多間會員公司開發先進雲端應用技術平臺,並達成技轉、執行委託研究、系統商品化、完成發明專利申請、完成雲端資料交換互通標準與相關產品開發套件之制定、協助進行國際合作、協助申請各類政府計畫、產品高值化、發展綠金農業等。其中,聯盟輔導會員廠商中冠資訊公司規劃扣件業產業鏈雲端服務平臺-扣件雲,預計將促進投資1億元。此外,亦輔導會員廠商中國經濟通訊社規劃全球買家智慧平臺與貿易情報服務,預計將促進投資6千萬元。
9 [5 o7 `4 Z; w8 Z; d) e' G/ m3 u! Q
- C+ E- ]) C" l0 J服務智慧手持產業+ [( G$ [) Z4 e; h$ c
面對目前臺灣發展智慧手持裝置產業的政策趨勢,科技部「智慧感知與雲端服務產學聯盟」主持人郭耀煌教授表示,談手持裝置離不開與物聯網的結合,也離不開與雲端服務的結合,因此需要資料分析的服務,而聯盟可以對這整個環結的每個項目提供服務。且基於聯盟已有的系統整合和開發的經驗,將能對相關產學研各界提供:智慧終端應用加值軟體開發、行動應用安全技術及服務授權技術開發、結合手持裝置及物聯網之智慧感知與互動系統開發、結合手持裝置及物聯網之智慧感知網路技術開發、行動應用服務之雲端服務平臺建構、和行動雲端服務之巨量資料分析技術開發等輔導和服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3#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7 10:31:33 | 只看該作者
此外,展望臺灣發展「智慧手持裝置產業」,郭耀煌教授提出他的觀察和建議,摘要如下。# g6 \- h6 o# y: j

9 O9 W7 O* d; K, O9 {' M1 W深耕自主關鍵軟體及元件技術/ }0 ~* z' O- h" N# t$ D+ \" C
由於臺灣過去沒有掌握CPU及關鍵系統軟體等技術,所以在智慧手持裝置的價值鏈中只能扮演「生產和製造」的角色,這有很大的風險。例如臺灣在手機的價值鏈中,由於是生產者,只得到少許利潤,因此在發展智慧手持裝置產業的過程中,需要深耕自主軟體和關鍵元件的開發。
. M5 Y. q6 H$ o% p
" F- |! b5 E# C進行這類的開發需要投入一筆先期研發的經費,國內產業界過去不太願意在這方面投資,而委託法人開發出技術進行技轉後,商品化時又常常還是用國外的技術方案。在雲端領域也屢見類似的情形。廠商技轉國內開發出的技術,並沒有真的應用它們,僅是藉此了解技術,以增強向外商採購類似技術時的議價能力。
# r) |5 F" i6 X) n& X7 P, [" z/ Q, B
2 m7 q4 W0 E( o# v% M/ b. X郭教授認為,長遠來看,臺灣總會面臨要深耕自主的技術的階段,希望大家要有耐心,也要有決心。
4 m% x  A# i8 ^+ U" G8 v- `
- t  `4 z8 r! _有效整合產業鏈' ?# E& I( E* k. |
現在的產業鏈都想辦法進行垂直的整合,如果從雲端服務到硬體IP都能整合,就能成功。谷歌、三星、蘋果等,因為本身的事業體系夠大,通常在集團內就能完成垂直整合。以臺灣的企業規模,能夠做的應該是將產業鏈中的key player串聯起來,這需要各企業拋開維護自身商業機密的顧慮,才有可能規劃整合。以前宏碁的王振堂就曾說過,臺灣如果能整合起來,也是很強的。目前的狀況是產業好像不太積極的想要整合,而政府雖然推動整合,又沒辦法達成。
4#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7 10:31:46 | 只看該作者
具跨境、跨域經營能力之行動雲端服務3 V- O, T7 Q) @+ @1 ?+ [
有關智慧手持裝置和雲端服務結合,需要成功的異業整合。這方面臺灣需要強化異業整合的經營能力。此外還要能跨出臺灣,例如像谷歌這樣能在世界各區域都提供服務。! v/ M+ v! P! ^& D
7 h0 H0 \8 A# v
具競爭優勢的垂直應用解決方案7 W; U$ I3 U1 s) U% ?2 M( Z0 V0 ^
由於臺灣相對來說面積不大,廠商相對密集,只要有一項需求,很容易能聚集相關的供應商,做出雛形,更改時相對容易,這是其他幅員廣大的區域難以達到的,也就是說臺灣的產業鏈有高度聚合的特性。1 D: \' F, k, ^7 z
" y' Y8 C: I& G5 }; n
目前已經看到的是像美國矽谷很多新興的公司需要解決方案,他們很適合和臺灣合作。郭教授表示,科技部「智慧感知與雲端服務產學聯盟」已有成熟的核心技術和產業經驗,很快就能供應這些解決方案和服務所需的設備,因此可以優質平價的推廣。臺灣也能和國際新興的服務串連,這就充分利用了臺灣固有的硬體製造能力的優勢。將來包括雲端的終端設備等,可以將整體的解決方案客製化給客戶。
2 G5 R2 N" ?% z3 H2 Z
$ y8 ?- u8 A0 ~' q. N4 g; L& D培育尖端人才% J% g1 q* k- J" r8 E
郭教授分析,以上每個領域都需要人才培育。目前要思考的是有沒有比較尖端的人才去深入研發前端的關鍵技術和關鍵零組件技術。這方面應該要師法「深耕工業基礎技術專案計畫」的「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例如像Linux、Android這些作業系統,都是持續深耕的,CPU的設計也是這樣。目前他幫助教育部推動軟體人才培育,其中一項也是希望培育這樣的人才。
5#
 樓主| 發表於 2014-10-27 10:32:15 | 只看該作者

& a% C; J" o# o% w4 O科技部「智慧感知與雲端服務產學聯盟」運作半年即吸引各領域領導廠商加入。4 p7 N( N$ I% n8 _' g

, B; v; a3 a! B( a, h7 B4 v" z7 T專業+合作:跨領域人才) U1 A: U9 s0 @3 f, x0 Q# Q2 w4 L; M
此外,跨境跨域經營也就是要培養「跨領域」的人才。要能夠組織一個包括財務、行銷、平臺經營等各面向的跨領域團隊。目前臺灣包括科技部都在鼓勵創新創業,是有助於培養這樣的人才,但最好學校教育也能施上助力。跨領域的人才除了專業之外,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合作的精神」。如果能夠拋開合作會被別人佔便宜的顧慮,而放眼在市場很大,要大家一起協力才能吃下來,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即使原來是市場上競爭對手,也應該能合作。
5 {6 [2 l9 t8 P! E! c+ B
8 O1 C7 r$ G% N6 _( l5 r. R9 F& I產學合作培養系統整合技術人才
8 [7 T  N% b$ z7 w" p0 e1 L6 {) \在服務和關鍵技術開發之間,還需要系統整合技術的人才。系統整合雖然比較不容易發表論文,但是因為需要很強的know-how及豐富的經驗,這方面學校比較難培養。通常可能要借助法人研究單位,或是大學裡的研究中心,像郭教授主持的成功大學數位生活科技研發中心,和產業界合作,然後找出一種應用,把整個垂直應用解決方案做出來,就是一種模式。4 L) a  B! `: A

  Y6 b6 l8 w4 z7 b% }科技部智慧感知與雲端服務產學聯盟網站:9 ^1 o* K8 `7 W: |7 p
http://credit.csie.ncku.edu.tw:33080/sscs/0 u+ ~$ e' [- K- i7 m
' L2 A' M9 i- v
訊息來源:科技部工程科技推展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申請會員

x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13 05:40 PM , Processed in 0.1125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