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4187|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類比IC產業元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6-9-5 15:1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下文提到「台灣類比IC設計業者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截至目前為止,少說也有二十幾家」,除了報導提到的幾家之外,還有哪幾家呢?進口替代效應持續發酵的除了文章提及的3大類的類比IC產品之外,未來可能還有哪些呢?: v  c* o+ q5 c9 C7 `6 U7 y

4 I8 A' y6 W/ N類比IC引領台股風騷時候到了 8 B( n# o0 h: E! H
今周刊 第506期 撰文/林哲良  【2006/9/5】
+ T8 s7 K! V. T8 c9 I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index/Index.aspx7 S* F; @# c% ~0 g$ |

7 b' E6 T- `3 L6 c" h' W
法人散戶、外資內資紛紛加入淘金8 J4 I+ V- K; Z8 l" P+ ?* y+ O

! z5 ]1 ~; }! l7 C  n「類比IC產業是未來五年,台股少數可以維持每年20至30%成長的次族群。」這句話清楚點出類比IC產業的高成長性,也讓創投、散戶、基金經理人及半導體相關廠商有志一同,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 0 M6 `. o, ^$ C' x" h: z7 Y5 a8 b& |8 v
6 [/ C8 q, W( `- g9 x/ ^: b9 V  u
「今年是台灣類比IC產業元年。」七月十三日,在君悅飯店三樓會議廳對著台下二、三百名法人,台灣類比科技總經理劉紹宗信心滿滿地講出這句話。七月十九日,台灣類比科掛牌上櫃,在短短四個交易日就以三○五元的股價超越聯發科的二八六元,登上IC設計股王。
/ M* k! K1 l8 X5 ]9 y  ~( W  @# S5 |- s
隨著台灣類比科股價大漲,同被法人喻為「類比三劍客」的立錡科技、致新科技,股價也陸續站穩二百元的大關,一個電子次族群同時擁有三檔二百元以上的股票,這在近年台股之中實在不多見,這個情況,似乎正式向台灣投資大眾宣告,類比IC引領風騷的年代來臨了。4 _; E2 S' X0 Y: [9 H0 R
% s3 o; x; y$ i4 [% `
無獨有偶的,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似乎也嗅出這樣的氣息,自今年三月中旬首度召集台灣類比科、立錡科技、致新科技、崇貿科技、聚積科技等類比IC設計公司,舉辦大型電源管理IC論壇,透過資訊分享,企圖結合類比IC設計業者一起把電源IC餅做大。
# g0 G0 z5 c: ^  W* V: J% j% o# c3 n( H& ~. k- U% ^" v
事隔不到半年,八月八日,台積電董事會又罕見地通過擴充六吋廠的磊晶製程產能的資本預算,由於六吋廠所生產的大部分是類比IC相關產品,表示台積電相當看好這個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也讓台灣類比IC產業成長得到台積電的背書。
3 {$ u9 Z: B8 o4 P0 o; e$ m
; O0 H  X4 \# t: _事實上,國內幾家中小尺寸晶圓代工廠,如漢磊、茂矽、元隆等,在步入第三季類比IC產業旺季之後,近期產能幾乎都處於滿載情況。此一狀況與核心邏輯元件市場因庫存調整問題,十二吋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在旺季開始下滑的情況,形成了很大的對比,也突顯類比IC產業紅火的一面。
, T. ~! N4 F1 d  D7 {' }/ O
# M/ u6 s4 f$ @4 [0 P( R. N高成長性 台灣業者傲視全球同業4 F. e; x3 {6 j  B- l

4 T2 p2 |( Q* e8 R2 a1 V& M: H- N有趣的是,注意到台灣類比IC產業正蓬勃發展的,可不只是台灣人而已。
/ H5 L4 x3 H5 O( v. Q- v
! Q7 Z% ~4 E6 |5 K八月中旬,一名掌握近百億美元資金的外資基金經理人,風塵僕僕地遠從紐約飛來台灣,在國內券商經紀主管的陪同下,密集拜會七、八家台灣IC設計業者,其中多數是類比IC設計業者,顯示連老外都看到台灣類比IC設計業者的潛力。& r3 O) M4 T+ J6 ^  e! O, o
9 `- d: |- i  w& ^1 G3 K# m
近年全球類比IC成長幅度僅約一○%左右,然而台灣類比IC產業卻能「獨善其身」,每年保有二○%以上的成長,而且部分台灣業者,如台灣類比科技、聚積科技等業者今年營收、獲利成長幅度,還非常有可能超越五○%。如此顯著的對比,不免讓人好奇台灣類比IC設計業者究竟有什麼樣的條件、本領,能讓國際類比IC大廠相形失色。- m# {+ K1 w, {0 |5 N9 T7 I) \' f$ Q
. p/ E, U3 o3 {, t3 F5 Z- ^" t4 i
崛起環境 拜資訊產品低價化之賜9 }0 `* j/ d; }

3 N, [7 E, |/ o/ @: ?3 K保德信投信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台灣類比IC產業的崛起,都要拜這幾年資訊產品低價化趨勢所賜。一顆類比IC單價雖很少超過一美元,但卻對整個系統的運作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以往雖然台灣類比IC業者具有成本上的優勢,但台灣電子製造大廠基於品質、安全性考量,多數仍採用國外類比IC業者的產品。如今隨著NB、MB等產品毛利率面臨「保五、保六」的威脅,台灣電子廠商也只好斤斤計較,能省則省,也因此造就了台灣類比IC業者。
( C0 F. B) ^! N+ q/ X! _4 Z) `# s, k2 s, G0 x% m: z7 J
骨牌一旦倒下,就會持續向前連鎖牽動,這似乎是台灣類比IC產業現今的寫照。據拓墣產研研究報告顯示,當華碩、台達電、鴻海、友達等業者,紛紛將先前長期仰賴進口的類比IC產品,包括電源管理IC、特殊應用的類比/數位轉換器(ADC),以及數位/類比(DAC)等,轉換成台灣類比IC廠商所提供的相容產品之後,如此的替代效應即持續發酵,未來隨著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台灣類比IC設計公司營運成長空間依然相當可觀。6 l( x. P! Z" b9 Z& ^6 V

6 C) k$ j* C& m, {3 a台灣類比IC廠商的產值僅有全球類比IC市場規模的三%不到,對類比IC設計業者而言,未來成長空間的確相當大。建華證券研究調查處襄理黃瑞君認為,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上中下游產業鏈,而現今全球重要的3C資訊產品代工業者,多數也是台灣的電子廠商,憑藉成本及在地化服務的優勢,三%不到的市占率,當然有很大的機會繼續向上提升。8 D0 H% N8 {  P! W/ M

; P; f$ Y( @5 j3 F產業隱憂 大者恆大、二線壓力大. c0 \3 y0 ]3 ~- ~

; M! S# W3 S; m拓墣產研預估,二○○三至二○○八年之間,台灣類比IC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望達到二五.五 %,如此誘人的成長性,當然吸引許多人加入淘金行列。過去三、四年,台灣類比IC設計業者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截至目前為止,少說也有二十幾家,而規模從六至十幾個人的小公司,如新綠科技、擎力科技,到上百人以上的中大型公司,如圓創、立錡等等都有。
4 r. z- o. m2 m5 H: |, I1 J& u1 `  i, N4 j) t! @! i# f
不單如此,過去因嫌棄類比IC投資回收期長,產品少量多樣不易了解,而對類比IC設計業者興趣缺缺的創投法人,近期對類比IC設計業者的熱度也有提升;像新綠科技、擎力科技雖仍虧損,但還是不斷吸引創投登門拜訪,情況比過去熱烈許多。市場資金充裕,對台灣類比IC產業發展也有正面助益。
, l! F$ ^! f. W& S% n2 u/ J* T
整體而言,台灣類比IC產業雖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但廠商營運的好壞卻也在這一、二年逐漸產生分水嶺。像圓創、茂達等較有歷史的廠商,因新的技術、產品未適時到位,或是既有產品遭逢大陸業者殺價競爭,如今營運就處於調整陣痛期;而新綠科技、擎力科技等新進業者,在資金、人力不如人的情況下,產品開發、業務拓展速度也不如預期,獲利之路更是萬分艱辛。
! b  |2 s, F; d' P/ R: ~1 W. e8 \" b8 c; l. B& C
茂達副總經理薛添福說,類比IC產品從開發、認證到產品量產,時間往往長達一、二年,一旦產品到位出現問題,廠商就得面臨一段時間的陣痛期。所幸一名類比IC設計工程師的養成,長達四、五年,除現有的業者之外,新進業者短期很難切入,此舉也降低類比IC設計業者,營運突然一蹶不振的風險。1 F7 Q+ r3 D: O6 `8 x, ^
& }% M0 z; j# ^: W0 a' f
台灣類比IC產業將逐漸朝向大者恆大的方向發展。」葉獻文、黃瑞君不約而同做了這樣的表示,主因是一線大廠財務體質良好、產品線完整,又有大客戶在背後扶植,成本、技術的競爭力會漸漸與二線廠商拉開差距。
+ s3 Y* }+ B( n' i: \1 A2 x( X% ?7 l- L
面對一線廠商競爭力越來越強,圓創董事長陳慧玲指出,二線廠商只要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仍有生存的空間。成本方面,面對大陸業者殺價競爭,須靠服務強化競爭力,至於技術方面,則要緊追領導廠商,無法讓自己成為主要供貨廠商,至少得讓自己成為供貨的second source。
! a$ b& f) ^) o- K1 u; [4 d5 W6 v, W/ X
選股依據 公司年人均產值及EPS/ e& w! b% |" T1 y. W

% S9 O# c* A5 |" V( l) ?% Y由此看來,未來台灣類比IC產業的高度成長,未必是所有台灣業者均能「雨露均霑」,廠商之間受益程度的差別將會很大。因此對投資人而言,怎麼去判斷、衡量一家類比IC設計業者的競爭力,便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u; ~/ c: Z, w& m" D

) M" L3 N* O7 L除了產品線廣度、深度要夠,研發人員素質、數量,以及財務體質、獲利狀況等等客觀的衡量指標,聚積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楊立昌以他多年經營類比IC公司的經驗,針對競爭力的問題,歸納出一個判斷的指標。楊立昌說:「一家類比IC設計公司人均產值每年至少要有一千萬元,獲利狀況才能維持一定的水準;人均產值越高表示這家公司越有競爭力,經營階層對人員的擴充也相當謹慎。」# Y  K. S- C- u, [9 d

5 [- @; W! h, y6 i# G2 G對投資人而言,挑選具競爭力的類比IC設計業者,是首要課題,至於現階段股價合理與否,黃瑞君建議:「不妨以明年各家廠商每股稅後純益(EPS)做參考,十五倍的預估本益比,是可接受的上限水準。」
# D4 o( c3 z' X' u: S9 \' ]) u' w/ ]& j& a: T7 I, D6 j: ?; H$ }
類比IC
+ z0 |# a# J4 h$ c/ s
( u0 t8 `, Q- j& c7 O- T4 s  U, h一般而言,電子相關產品所用的IC,大致可區分為類比IC與數位IC兩大類。數位IC是以二進位的方式處理數位資訊,其主要負責數位資料的計算、交換、控制及儲存等工作;類比IC主要是處理生活中連續性類比訊號(如速度、壓力、光、熱等),扮演真實環境與數位電子系統溝通媒介,包括汽車、家電、手機、數位相機等,都可以看到類比IC的影子,其應用可說隨著電源而無所不在。(更多精采文章請見《今周刊》506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2 踩 分享分享
2#
發表於 2016-11-26 20:02:49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6-9 01:37 PM , Processed in 0.1210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